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暴庇护遇拦路虎 救助站难安置大龄儿童成难题

2013年07月25日 09:1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省妇联电话:12338

  市妇联电话:38613861

  本报报料热线:81919191

  官博:@广州日报#家事#

  “我算是解脱了,最惨是苦了孩子,每日在不同的亲戚家借宿。不会被打,却可能遭遇其他的危险,比如被陌生人性侵。”阿琳(化名)一脸愁容。10多年婚姻,她以为忍下去就能保存一个完整的家。而就在去年夏天,丈夫酒后对她举起了菜刀,她拖着10岁大的女儿拼命冲出家门。在妇联和街道的帮助下,阿琳和女儿进入了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的家暴庇护中心接受救助。过去一年,她断断续续地在这里寻求庇护,但怎样安置女儿,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妇联权益部了解到,每年暑假和春节前后,是各类家庭暴力事件的高发期,但处理此类案例时却遇到不少困难,例如遭遇家暴的未成年人如何安置?

  问题:救助站难安置大龄儿童

  案例

  妈妈进救助站

  孩子待不下去

  “这里条件挺不错的。但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了,整天和流浪者待在一起,似乎不太好!”在位于广州市水荫路的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有一个由民政部门和市妇联联合举办的家暴庇护中心,设在该分站女区的二楼,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布置得温馨如家。但遭遇丈夫暴力对待的阿琳不愿意10岁的女儿也跟着她在这里接受庇护,“起先她跟着我在这里住了几天。但流浪者们不时有些奇怪的言行,我不想孩子受影响。”于是,阿琳四处向亲友求助,让孩子到亲友家中借宿。

  再艰难,再卑微,阿琳都不愿意女儿回到丈夫身边。“他对我拳打脚踢,我忍了这么些年,已经很苦。他还打女儿,随手抄起什么东西就往女儿身上打过去。”纵然知道让女儿四处借宿也有隐患,“有一段时间,总是看到女童遭性侵的新闻,我也担心女儿会遭遇这些伤害。”但阿琳还是选择让女儿在亲友家中四处借宿,“我总自我安慰,意外未必会发生在我女儿身上,怎样都比回到他身边天天被打好。”

  问题

  根源

  救助站家暴庇护中心

  没有考虑孩子的情况

  市区分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家暴庇护中心从2009年10月开设,至今已经为56人次提供庇护。而且,前来求助的家暴对象多数是反复求助,“丈夫上门来认错求情,心一软,跟着他回去了,过一段时间又哭哭啼啼来求助。”市区分站一位责任人坦承,“年纪大些的孩子,确实不适宜跟着母亲前来接受庇护。”他分析,由于庇护中心设在女区,如果求助人(妈妈)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来,怎样安置这个男孩子就令人颇头痛。过往的情况是,5岁以下的孩子一般跟随妈妈在此接受救助,入学之后的孩子,求助人多数会将孩子暂托给亲友照顾。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的六个救助管理站,包括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位于萝岗)、市区分站(水荫路)、番禺区救助管理站、花都区救助管理站、增城区救助管理站、从化区救助管理站,都先后与市妇联合作,建立起家暴庇护中心。家暴对象在报警、向街道或妇联求助之后,将被转介到这些救助站的家暴庇护中心接受庇护。

  问题:社区庇护点大多形同虚设

  案例

  社工刚刚离开

  妈妈立即殴女

  白云区一位社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面对一些家暴案例,他们常常充满了无力感,“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将孩子彻底带离那个充满了暴力的环境,我们不可能一天24小时看着施暴者,所以只要我们一离开,暴力甚至会变本加厉。”

  她曾经处理过一起环卫工妈妈长期虐打女儿的事件。7岁大的小女孩活泼好动,常遭老师“投诉”,妈妈工作压力大,没有教育经验,动辄打骂,拿圆珠笔将女儿的脸画花、划破,拿剪刀乱剪女儿的头发,剪成“癞痢头”。“我们当时也想把她从家里带走,但是怎样安置她?最大问题是我们这样做,完全没有法律的依据。”最终,社工只能通过每日上门辅导、陪护等方式,逐步引导妈妈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尽量保证女孩不被虐。但即使在辅导期间也曾发生过社工前脚刚离开,妈妈后脚就提起扫把殴打女儿,女儿在楼上大喊救命的事情。

  问题

  根源

  硬件相当优厚完备

  无人知道怎么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工的困惑其实源于社区家暴庇护机制的缺失。记者从省妇联了解到,目前广州类似的庇护中心大概有3个。“这些中心的硬件设施已经配得相当完备,但是怎么管理、怎么使用,却是空白地带。”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会长李敏兰这样评价设在社区的庇护点。

  该会承接了广州市幸福社区创建的评估工作,她一针见血地指出,“(社区建设)还是老问题,重硬件,轻服务管理。”而具体到社区庇护点,她表示,不少社区都专辟了庇护点,配置了基本的生活用具和用品。但这庇护点怎管理,怎使用,却没有人说得清楚。”李敏兰说,目前广州市140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开展工作,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但在关注和解决家暴方面,“关注不够,手段不足。”而且,广州还未有专门从事家暴介入的社工,今后将加大培育力度。 文/记者黎蘅、谭秋明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