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若现实需求不变 会出现更多“大师”

2013年07月25日 09:4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你年纪轻轻不得好死。”22日,“大师”王林致电新京报记者,斥责其“收钱报道”。他还说道,“我告诉你,你不得好死,你们全家都不得好死”。该日,新京报刊文《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7月23日人民网)

  王林“大师”的新闻,风风火火地过了好几季。眼下,似乎正朝着“剧终”的方向狂飙而去。其实就算“王大师”倒下去,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张大师、李大师站起来。“大师”一波接一波,反思一茬接一茬。很多人还是没有明白:热爱“大师”,就像仓禀实而知礼节一样,也是扎扎实实的刚需。

  谈到中国的高等教育,谁都会痛心疾首说一句,“大学之大,非大楼,在大师”。其实不仅高校,一个社会也得有一些大师,这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吃饱喝足了,就要有价值追求。男人谈足球、论游戏,女人议星座、说减肥,你让明星大腕他们闲暇干嘛去呢?他们不会愁苦于楼市汹涌或孩子学区难题,他们也无须奔波于老板的脸色与官员的戾气,价值选择上,总要有一些打磨时间、寄托信仰的议题。

  严肃点说,这就是社会上一些人对大师的“刚需”。可是,今天的中国,连家庭读书会都是个奇葩的事情,哪里还会有什么真正的大师呢?有的是赶场子的“大师傅”罢了。这个时候,鹤发童颜、神乎其技的大魔术师或江湖术士就登场了。更高级点的,就化身为掮客,替结交权贵者牵线搭桥,背后隐藏的则是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假公济私等等难以告人的东西。只要现实的需求不变,一个“大师”被戳穿,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大师”冒出来。(邓海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