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要让记者总操监管部门的心

2013年07月25日 10:28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虽然只是媒体偶然的抽样调查,但两家知名快餐连锁店里食用冰块的菌落数量,竟然高于马桶水5倍和12倍的惊人爆料,岂能不令未食者却步,已食者作呕?消费者花了不菲的“知名快餐”价钱,享用的冰块却可能还不如马桶水干净,这与其叫“新闻”,更莫如称“悲哀”矣!

  对此,这三家快餐店相关负责人都出面道歉和承诺整改。相关专家表示,食用冰块菌落数量超标,主要缘于门店自身卫生措施不佳、缺乏加工环节的卫生控制以及监管不到位。

  此次几家“洋快餐”食用冰块细菌超标问题,再次证明了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追求目标的企业,是无良的。做为一家知名的跨国品牌,肯德基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和喜爱,但此次其食用冰块菌落总落达2000个,超标19倍。虽然事发后,其相关负责人一再道歉,并称:“将监督餐厅按照标准清洁消毒制冰机等相关设备”。但消费者未免还是要问:“早干嘛去了?”

  然而,比企业无良更加让人忧虑之处在于,相关监督部门显然是没有尽到监管责任的。专家表示:“食用冰块菌落数超标在餐饮行业可能较为普遍”。以至于,媒体的记者都通过调查而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何以却后知后觉呢?

  甚至,即便是此次食用冰块细菌超标事件已经沸沸扬扬地闹了很多天,涉事的相关快餐店也已经承认并道歉,却依然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出面调查或者发声表示解决这一问题。

  这种记者帮相关监管部门“干活”的现象,显然是极不正常的。因为按道理来说,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就是监督和管理经营者,保障食品安全,而媒体不过是报道新闻的。按正常情况,理当是监督管理部门查处——通知媒体报道——媒体通过报道以满足公众知情权这么一个程序和过程,如今却成了记者调查——媒体报道——消费者大呼上当这么一个颠倒的情况。甚至即便是媒体报道了,消费者恐慌了,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依然不见踪影!这岂能不让人忧心?

  如今,中国的消费者被日渐培养成为各种敏感而警惕的“行家”。比如要学会根据说明书判断医生给自己开的药对不对症,比如要学会辨别真钞和假币,比如要看食品的保质期是不是被做了手脚,比如要熟知各种有害化学成分的大名和俗称以查验自己将要买或者已经买到手了的商品,更要时常留意各种媒体上的报道,有没有新的损害健康的商品黑名单……消费者不得已自力更生,其实是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消费者处于被动逃避状态的明证。

  如今,媒体很多时候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群众利益的守护者,但在健全的法制社会,“媒体曝光”不等于“行政作为”。

  食品安全首先靠企业良知,其次靠严峻的法律约束,再次是相关部门的从严监督管理,最后才是消费者监督、媒体监督。而频频出现的,媒体先于监督管理者发现问题,记者替监管者“操心”等情况,除了反证了企业和经营者的无良之外,无疑也反证了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这是最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之处,一些监督管理者,何以老是被记者抢了“活”?难道其不应该感到脸红吗?

  马桶水的意外“长脸”,终究只是一种意外。然而,亡羊补牢也好,见贤思齐也罢,身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有所反思,有所醒悟:将来何妨把培训和实习的选择之一,尝试着放到新闻单位;若有新的监管人员招聘使用,须先跟着记者在媒体监督的阵地上摸爬滚打一番。有了这种更接“地气”的职业敏感,也许会使“监管滞后”的尴尬日渐减少。

  □ 刘 鹏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