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类项目纳入棚户区改造 中心城改造减污降隐患

2013年07月25日 10:5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位于门头沟区杨坨的工矿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建好的部分楼房在蓝天、阳光下十分壮观,等待棚户区改造居民前来入住。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搬过来以后可好多啦,你看这屋里屋外多干净!”趁着天好,门头沟石门营新城5区5号楼一层的张大爷推开了屋里所有的窗,习习的穿堂风一过,屋里顿生清凉。

  张大爷是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之一。未来5年,还将有更多市民受益。中心城区平房院落修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中村边角地整治和城乡结合部改造4类项目,将被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而今年上半年梳理出的527个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实施改造,惠及23万户居民。市住建委、市住保办昨日发布,本市将筹集5000亿元,用于这项民生工程改造。

  中心城改造减污降隐患

  门头沟的日头烈得似乎能照透了群山。中门寺附近,成片的灰色高楼即将竣工。“本市已经启动了‘三区三片’、‘新增五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共能惠及7万户居民。目前已经有4.3万户居民搬迁,住进了新居。”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指着一片即将竣工的京煤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说:“这也是马上就要竣工,11月就具备入住条件的楼。这么一片,能解决几千户居民的居住问题。”

  即使已经进行了数年整治,但当提到“棚户区”时,市民脑海中反应出的,大多是环境脏乱、污水直排、垃圾露天堆放等“关键词”。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坦承,棚户区中的数十万户居民都以燃煤为主要采暖方式,低空排放的废气,是PM2.5的重要来源。

  “通过棚户区改造,每年就可以减少使用90万吨燃煤。四类项目新纳入棚户区改造,将有效降低中心城内的PM2.5排放。”相关负责人指出,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完善排水、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还能彻底解决燃煤影响环境的问题。

  另外一个危及城市的“顽症”,则是棚户区中的安全问题。在多次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棚户区很多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房屋的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同时,棚户区中的道路狭窄,缺乏消防设施,治安状况堪忧。“通过棚户区改造,在拆除违法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的同时,同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把棚户区改造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全和谐的城市新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改造优选“就地安置”

  金融街的居民回迁后仍住金融街;朝阳区五环边上的村民住进老村原址的楼房里,这种回迁模式也将在未来的棚户区改造中尽量实现。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棚户区改造需要妥善安置居民,充分考虑被安置居民工作、生活和情感需要,尽量实现就地安置。

  “这一条政策,和本市执行的核心城区人口疏解政策并不冲突。”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前的人口疏解政策是,请城市核心区、也就是东西城中居住条件不佳的市民搬到其他交通便利之处居住。新的棚户区改造政策中也会约定,如果遇到人口过于稠密,确实需要疏解实行异地安置的,政府将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出行等需要,将城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同步输出。

  原来的人口疏解采取居民自愿原则,而纳入棚户区改造之后,也将执行和原有人口疏解基本相同的方案。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细化拆迁程序,采取两次征求意见的方式推进改造。

  其中,每个改造片区中,需要有90%以上居民同意,才能启动改造工作。而当90%以上的居民签订补偿协议后,协议才会正式生效。相关负责人说,改造中将统一补偿标准,坚持依法征收,对于少数“滞留户”、“钉子户”,要依法执行。

  民生工程拉动40个相关行业

  “棚户区改造惠及的群众范围广,政府对项目的投资也大,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关负责人说。

  反观此前的棚户区改造,基本属于“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例如京煤集团要解决自身员工的居住困难,就筹集将近80亿元资金。

  今年新确定的中心区棚户区527个改造项目,5年将投入5000多亿元,对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相关负责人计算,这5000亿元的投入,预计将带动建筑、建材等40多个相关行业的投资和消费。

  而这5000亿元,将通过“两条腿”支撑。其一是市区两级政府将继续加大资金补助力度,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银行信贷支持。相关负责人说,这项民生工程将利用银行的城镇化贷款等产品,继续发行保障房私募债,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推动保险资金、发债资金等投入棚户区改造项目。 本报记者 耿诺实习生 曹迪娟 通讯员 高学雷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