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述评:祛除“斗狠”戾气需全社会合力

2013年07月31日 16: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31日电 题:祛除“斗狠”戾气需全社会合力

  记者 阚枫

  7月20日在首都机场引爆自制爆炸装置的冀中星,29日因为涉嫌爆炸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同样在29日,北京市公安局通报,北京市大兴区摔死女童案犯罪嫌疑人韩某、李某分别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和窝藏罪,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批准逮捕。

  即将过去的七月,连续发生的恶性案件,让中国社会持续议论着发生在公共场所的“飞来横祸”。这个夏天,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为什么充斥暴戾之气?成为很多人共同的困惑。

  其实,社会戾气的潜藏与爆发又何止在这个“夏天”。公交上、地铁里为了一个座位,恶语相击大打出手;飞机中为了座椅背的调节,空中斗殴导致飞机返航;医院内因不满治疗结果,拔刀砍杀无辜医生……无视法律法规、不顾道德底线,以“斗狠”的方式宣泄怨恨,这种扭曲和危险的社会心理情绪值得我们时刻警惕。

  毋庸置疑,暴力案件发生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个体境遇和深层原因。但是,无论当事人身背多少冤屈,手持多少“正义”,以伤害无辜、制造恐怖的方式进行控诉、博得眼球,都应受到全社会旗帜鲜明地谴责和声讨。

  然而,不能忽视,在上述恶性事件发生之后,舆论中“旁观者”的暴戾表达更值得社会关注和反思。

  首都机场爆炸案、广西村民计生局行凶案发生之后,网络上,为对暴力行为声援叫好的声音亦有出现;男子街头摔死女童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杀声不绝,充斥“凌迟处死”“满门抄斩”等词汇。暴力事件让人们产生焦虑,而人们却又以暴力的方式释放这种焦虑。

  针对近期发生的爆炸、杀人等多起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中国公安部近日部署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工作,要求坚决依法严惩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其实,消弭暴戾之气,不仅仅是司法部门的职责,企业、媒体、社会组织以及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不能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国家层面应稳步深化改革,理顺社会症结,以制度、道德、法律为准则,保障社会公平。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担起社会责任,重建社会信任,培育相互尊重、宽容理解的社会文化氛围。

  社会中的每个人应完善个人修养,传播理性与关爱,构建与呵护这个社会的温情。

  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利益诉求错综复杂,规则失效,社会失信的现象亦已出现。我们深知社会戾气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化解暴戾之气,在于社会的平衡稳定,在于道德秩序的构建,也在于从我们每个人做起,遏制暴戾之气,匡扶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