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运动员流浪扬州续:想在沈阳找工作有饭吃就行

2013年08月06日 14:27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曾经的专业篮球运动员张科(化名),如今却在扬州流浪为生,被送入精神病院。虽然经昔日队友证实他并非打过CBA的球员,但曾经专业运动员的身份却毫无疑问,因此张科的遭遇依然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昨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赶赴扬州,与张科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通过他本人的一些回忆,和家属的叙述补充,为读者还原一个篮球专业运动员,是如何走到今日不幸的境地。

  见东北老乡他挺高兴

  在张科的事情经媒体报道之后,他的病房外就比前几日热闹了许多,多家来自江苏当地的媒体和一些与张科有过交集的人,都纷纷赶到了扬州市五台山医院,希望了解到他的近况。

  在昨日,来找张科的除了媒体,还有一批曾和他一同在单位打球的队友,但是张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出面接待这些媒体和队友,张科的母亲替儿子解释说,“张科现在非常虚弱,说话也比较困难。”

  唯有当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自报家门时,张科却突然有了交谈的意愿。“他听说是从沈阳来的东北老乡,特别高兴,想和你当面聊聊”,张母说。

  事实上,张科所在的精神病科病房是非常封闭的一个地方,平时根本不允许病人外出,就连家属也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内进入其中陪护病人。而在封闭区外,有一间小小的“会客室”,是张科目前唯一能够和外界接触的地方。

  不过,由于小小的会客室里常常是人满为患,张科似乎对这个交谈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刚刚和记者接触不久便连续几次提出让母亲帮着问一下医生,能不能找一个更安静点的环境,只是最后也未能如愿。

  记忆已恢复与人交流无障碍

  见到张科的第一印象,就是憔悴。2米多高的大个子,弓着腰坐在椅子里,手上掐着一支烟,一口接一口的抽着。看到记者进来,张科第一反应是想起身握手,但起身的动作明显有些艰难,于是在记者的示意下又坐了回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此时的张科已经和刚刚被母亲找到时截然不同,当时根本认不出自己母亲的他,现在已经回忆起了大部分的事情,而且说话也很有条理,看不出在精神上还有什么障碍。

  张科的医生说,目前张科的情况基本稳定了,经过检查后他的意识清醒,身体也没有其他疾病,只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里营养不良,导致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目前仍住院一方面是要继续观察他的精神状况,一方面也是方便他补充营养恢复身体。

  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张科虽然说起话来感觉有些吃力,声音很低,语速也比较慢,但是语言表达的还很清晰,涉及到一些需要回忆的事情,也能立刻就能说得出来。比如,当他和记者聊起沈阳时,就笑着说,“我去过一次沈阳,应该是05年前后,是跟球队去打比赛的,在火车站等车时,我还去附近饭店吃了一份铁板牛柳”。他还特地重复了一遍“铁板牛柳”,然后告诉记者,那味道很不错。

  辞了铁饭碗找新工作陷困境

  在和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张科一点点的回忆着自己离开专业队后这些年,尤其是从大学毕业后的这几年经历,他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连母亲都不认得的样子,他记得起的最后一件事儿,就是想换个工作。

  2007年张科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被扬州一家事业单位相中,直接招了进去为单位打球,同时还给了事业编制。按理说这是一份儿很不错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很多打不了职业队的球员能走的最好道路,但为什么张科还想换工作呢?“我感觉自己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攒下钱来,就想换一份能攒下钱来的工作”,张科每个月的工资大约3000元左右,他责怪自己平时花钱太大手大脚,说自己没有理财的经验,有了属于自己的经济来源后,就克制不住去挥霍。

  经济上的窘迫,让张科产生了换工作的想法,但明显是缺少社会经验的他,在没有找好任何下家的情况下,就辞去了本有的工作,导致经济上更加拮据,生活也自然更加艰苦。

  张科的医生认为,可能是因为长期的生活压抑,导致了张科精神分裂,他不认识亲人,是因为患者在错误思维的支配下产生了“认知障碍”。

  而通过张科自己的讲述,也自然不难令人联想到,在没有工作的那一段日子里,他会生活在怎样一种压力之下,压抑也是自然难免。

  想来沈找份工作重新生活

  事实上,张科在和记者坐稳之后主动提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他的未来,“你们能不能帮我找一份工作,我挺想回吉林老家那边的,去沈阳也行。”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此时的张科心里明显有着强烈的思乡情绪,“出院、回家、找工作”是他反复提及了好几次的计划。但是对于这个计划,他又没有丝毫的把握。

  当记者问他想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时,张科回答说,“做什么都可以,听领导安排呗,我的要求也不高,能让我有口饭吃就行……”

  “那你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呢?”记者追问。“我只会打篮球……”

  张科坦言,自己虽然在上海交大念了四年书,但是作为一名体育特招生,他的主要精力仍然在打球上,文化课则没怎么学,所以眼下自己能够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技能,只有篮球而已。

  在提到自己渴望一份工作时,张科特地提起了沈阳,显然对沈阳的篮球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以前在吉林练篮球时的队友,也有一些现在就在沈阳的工作,我觉得沈阳打篮球的很多,应该也有企业需要我这样的人。”

  本版图文均由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高鹏电自扬州

  对话张科母亲

  亲哥陪他唠一宿唤醒回忆

  如果不是张科的母亲思念杳无音讯半年多的儿子,长途跋涉来到扬州寻子,可能如今的张科依然躺在公园里的长椅上,继续浑浑噩噩的过着流浪的日子。在这件事中,母爱的光辉照亮了张科的人生。

  昨日,张科的母亲向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从吉林来到扬州寻子的经历,以及家人帮助张科找回记忆的前后。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决定要来扬州找张科的?

  张母:去年10月份他曾经回家一趟,自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到今年7月份,我终于忍不住了,就借了点钱过来找他。

  记者:那次回家时他有什么反常的表现吗?

  张母:我当时没什么感觉,就是发现他说话变得可小声了,我说话大声了他也赶紧就拦着我,让我小声说,好像说什么都生怕让别人听见似的。

  记者:当时他和你说些什么特别的事了吗?

  张母:他说想让我过去,说自己一个人在外面住不习惯,但是我因为要帮他哥在家带小孩,没法走,就没和他去。现在一想,当时我要是陪着他来,可能后面这些事儿就都没有了。

  记者:到扬州找到他的时候,给你打击很大吗?

  张母:是啊,我当时一看到他那个样子,就哭了,他也不认识我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幸亏附近一些老人都帮着安慰我,有人还塞给我点钱,我真挺感谢他们的。

  记者:那后来他的记忆是怎么恢复的?

  张母:我后来把他大哥叫来了,他哥陪着他在病房谈一宿的话,说一些家乡的事儿,小时候的事儿,后来张科就问他哥,“我该怎么称呼你呢?”他哥说,“我是你哥啊,那个是咱妈!”他一下就想起来了,一个劲的说,“你们咋才来的,你们咋才来呢”,我一听,就又哭了。

  记者: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呢?

  张母:暂时先听医院的安排吧,看什么时候能够出院。然后不管是留在这儿,还是回老家,我肯定都不能再离开他了,得在身边照顾他。

  昨日,在和记者谈话的过程中,张科2米多高的大个子,弓着腰坐在椅子里,手上掐着一支烟,一口接一口的抽着。张科目前在扬州市五台山医院接受治疗康复。采访结束后,母亲目送张科回到病人的封闭区内。

  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张科一直在抽烟,母亲劝了几次也劝不住。(《辽沈晚报》)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