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董石桥贱卖追踪 拆成块老桥被追回没有大破坏

2013年08月06日 16:5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睦省桥”回来了!

  这对杭州余杭颜家角村的村民们来说,是件喜事儿——7月11日深夜,被小偷偷走的古桥“睦省桥”(也叫暮省桥),已经被余杭警方追回。

  那晚9点多,很多村民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原来是开来了一辆陌生的吊车。想来当地地处开发区,大家只以为是运苗木搞建设,哪里知道是有人偷桥?

  好么,第二天一觉醒来1.5米长、8米宽的石桥不翼而飞了,只剩下两座孤零零的石墩。河面上空空如也,村民们心痛啊!按照85岁颜大爷的说法,这桥在他爷爷那辈就有了,原本是交通要道,后来路修了,走的人渐少,但古桥依然承载着村里的许多记忆。古桥大名睦省桥,有130年的历史,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乾元社区。(本报曾有报道)

  到底是谁,能搬走这么沉重的石桥?他偷去,要干什么?

  昨天,答案浮出水面——偷桥的那个,是隔壁村的老陈。

  这个45岁的男人,人长得壮实,高个子,熟悉他的本地人都知道,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一直没个正经工作,东混西混。

  老陈的孩子在读中学,父母年纪大还有病,他最近很缺钱,就打起了古桥的主意。

  他把古桥拆下当石材卖出。老祖宗留下的这座古桥,被他卖了4万块。

  警方说,古桥尚不是文保单位,所以,老陈只以涉嫌盗窃被刑拘。

  60个探头

  “逼”出两辆可疑货车

  事发第三天,在河边的田地里,记者还看到了吊车的车辙和作业时留下的深坑。

  乾元社区副主任沈鹿勇说:“报警是7月14日的事情。好在村外五州路、荷禹路上都有监控的。”

  据村里长辈们说,睦省桥桥面由9块石板组成,这样的桥在睦省河上还留有三座,都是老底子的农户、乡绅集资建成的。虽然现在有马路通了村外,走桥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村里人对桥是很有感情的。

  连续十几天40摄氏度的高温,再加上离奇的案子,让辖区曙光路派出所和刑大临平中队的民警们个个一头汗。好在,有监控探头。一个,两个,三个……你知道民警追查了几个探头?60多个。从余杭、海宁,一路到桐乡濮院,终于锁定两辆可疑货车。

  8月1日凌晨,专案组兵分三路,在余杭经济开发区一家旅馆、临平街道双林村某租房、运河双桥村某租房,抓获涉案人员三人。其中,就有老陈。

  得知此事,社区治保主任沈主任说:“他啊,平时就是游手好闲的。但我们真没想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石桥,居然是被‘自家人’败掉的。”

  这么重的百年石桥

  是怎么被偷走的

  老陈和同伙,到底是怎么把古桥偷走的呢?

  老陈就住隔壁村,对古桥熟悉得很。他知道,到了晚上,古桥附近光线很暗,路人很少。

  他没有什么文物概念,只觉得这古桥这么多年下来,一直立在那里,那石材肯定是上等的。

  老陈联系上了桐乡濮院某石材收购行的高老板,对方不知内情,一听就说是可以收购的。

  老陈开始行动了。

  先找到做吊车生意的安徽人老王,以8000元的价格用70吨的吊车吊古桥。随后,他又联系上了跑运输的陈某某,叫来两辆货车。

  老陈不懂行,但他请到的老王作业熟稔。整座古桥有35块部件,其中桥面有9块石板。老王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松动到牢固”的原则,依次取下古桥部件。7月11日深夜,起吊、装车,整个过程不到3小时。睦省桥由两辆货车,连夜赶路,天快亮时被送到桐乡濮院高老板的石材收购行里。

  石桥散运到桐乡后,石材老板一看,真是好材料啊。他立即在石材场找了空地,熟门熟路地拼装起来。

  而老陈的这笔生意,为他带来了4万元。

  石材收购行里

  古桥被搭建展示

  8月1日下午,专案组带着乾元社区沈主任和村民颜大爷赶到桐乡,很快找到石材收购行的高老板。

  民警问他最近有没有收过一座桥,他说自己就是做石材收购转卖生意的,最近确实收过一座桥。

  颜大爷很快在石材场找到熟悉的睦省桥。原来,高老板已经把搭建好的古桥对外展示了。这确实是好石材,石板够大,这么多年下来,还基本没有开裂。(大石板约重1吨,长4米、宽1米、厚0.8米。)

  民警现场清点了石板的数量,大小一共35块。业内人士说,这古桥转手,卖个5万是少说说的。当天,专案组就把古桥运回了村里,许多村民纷纷围观并对民警表示了感谢。沈主任表示,要把桥恢复原貌,并好好保护起来。

  算不上文保建筑的古桥

  如何切实保护

  睦省桥并非文保建筑,但它确实经历百年风雨,对于所在的村镇,更是有意义的存在。对于它的保护,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就此,本报记者咨询了近代建筑研究专家仲向平。他表示,大多数人觉得,居住建筑,通俗讲就是老房子,对其的保护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像古桥这样的老建筑,则容易被忽视。其实,古桥的社会效益可能比一般的老房子更大,因而也应得到更大的重视。文保建筑的确定有个过程,需要专家的论证和有关部门的审批,在这段时间里,更需要所在村镇或社区想办法保护。

  仲向平建议,村镇和社区可以对这样的老建筑设立专人保护。比如,睦省桥就可以专门设立一位“桥长”。一旦确定这样的“长”,就需要这个人常常去关心老建筑,发现问题及时向村镇和社区反应。

  那座130岁的石桥,他偷去卖掉了,卖了4万块。-本报记者 胡大可 施雯 本报通讯员 周德峰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