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官员“吐槽”于群众路线的意义

2013年08月15日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卫生厅要求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患者身份从首道程序开始,看一次病或办一次事。一个多月下来,干部代表纷纷对自己的体验过程进行了“吐槽”。比如,有医生把病人当成东西拎来拎去,对病人大呼小叫;在医院等了1个多小时,医生只看了3分钟;而且专家对80份处方进行现场点评,不合格处方占了近四成……

  很显然,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验是成功的,因为领导干部在体验过程中的“吐槽”与民众在求医过程中的内心感受相对吻合。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关系。从行为学上来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势如水火的架势。在没有托熟人的求医过程,患者最大的感受便是没有尊严,没有信任感,被医生大呼小叫、被当东西拎来拎去不过是这种不信任关系最直观的体现。在体验中没有透露官员身份的领导干部,应是切身体会到群众就医之难。

  当然,医患关系打了结,责任不完全在医者,同样不完全在患者。患者未能尊重医学,不能完全明白。不论医学如何进步发达,医生如何敬业努力,总是存在一些遗憾,总有一些不能抗拒的逝去。一旦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或亲属死亡,便立马出现过激反应。医者未能体谅患者,开大药方,过度检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一旦出现医生的负面新闻,便更是直接印证了人们对于医生的“不良”印象。医患关系的“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越打越紧,这是双方合力的结果。我们显然不能依赖一次体验式活动便为医患关系破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如果总是以这个那个借口不去破冰,我们将看不到医患关系有可能缓解的趋势。卫生系统官员以患者身份,从首道程序开始,看一次病或办一次事,诚然给了这样一个契机。“吐槽”相当有必要,没有“吐槽”,官员便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尊严被轻视的抱怨,但进一步说,如果能将这种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思考,更多从制度方面考量医患领域的改革或者说构建更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义,也才不会把这个活动变成走过场、一阵风。

  领导干部体验本系统窗口服务的活动,不仅是对领导干部自身的压力,因为这考验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能力,更是对系统内部各级人员工作服务态度的警醒,检验着整个系统“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省卫生厅党组成员钟利娟去了一家大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完毕,她对该医生说:“你把病人当成东西了,拎来拎去。”谁知被医生给顶了回来。她将此事转告给该院领导,这位医生第二天便上门赔礼道歉。如果每个医者都能把病患当作潜在的领导,和和气气,以礼相待,又何愁医患关系没有破冰之日?推而广之,在医患关系这种舆论相当敏感的领域应该践行群众路线,在别的领域同样应该如此。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对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内“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洪 丹)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