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下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已接满整年订单

2013年08月15日 11:41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业务有了,电不够用也是一件烦心事。

  老徐是下沙一家大型半导体电子企业的生产总监。前两天40度的高温天气,让他内心无比焦虑。

  “天气一热,企业用电就紧张。本来让电于民倒没什么,可今年夏天,我们的订单却比往年多出一大截。”连老徐自己也没想到,他们企业去年还陷入低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业务,居然在这个史上最热的夏天咸鱼翻身了。

  下沙一家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订单量大增

  老徐所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在下沙规模并不算小。他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以内销为主,只有10%的产品属于外贸 。

  “其实,早在过年之前,企业就有些感觉了。”老徐说。“今年开年以来,厂里的业务一直都挺忙的。这种情况,跟去年第三季度的时候,根本没法比。”

  据他回忆,订单开始增加,大概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起来的变化。

  到了最近几个月,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徐举例说,有一家美国的客户光是“驱动电路”一个产品,订单量就扩大了一倍。

  老徐神秘地向记者透露:“我们企业的订单量,已经排到了今年的第四季度。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业务量了。我们生产的半导体芯片运用的领域很多,像华为、索尼、三星都是我们的客户。”

  业务量增加,用工人口急速紧缺

  如果说今年一季度的业务订单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到了二季度,老徐明显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这种行业复苏的迹象。

  “我们的用工开始慢慢接近饱和。”老徐解释说,“企业到了第二季度,生产线上的用工负荷率达到90%以上。为了达成交货期,我们配员都是按照产能配的。”

  就在前两天,这家工厂又临时招聘了100来位工人。

  不仅是中低端的企业工人需求增大,中高端的管理层人员也变得紧俏起来。

  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从事企业中高端人才的猎头工作。

  公司的首席顾问郎越时向记者透露,身边不少半导体电子企业都在“猎人”。

  “光是IC Design(芯片设计)方面的人才,经验不丰富,一般都只有2~3年工作经验的,经验不够丰富;而拥有4~6年工作经验的就是高级工程师了,在这一点上存在一个大的断档。

  在后续培养阶段,虽然每年都有毕业生输出,但供应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城镇化带来的多米诺效应

  就在去年,半导体电子行业还呈现出一派颓象。

  “欧债危机反复,国际经济复苏进程波折,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进而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是造成半导体行业增长疲软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老徐分析说。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首先是平板电视和智能手机需求大增。

  “以苹果公司为例,据行业分析师称,在苹果iPad的引领下,推动了市场上80多种平板电脑产品,足见苹果引领了平板电脑的潮流。”杭州的苹果经销商朱先生告诉记者。

  另外,物联网经过这两年的发展,也带动起与它相关的半导体电子行业的兴起。

  物联网技术里的智能传感器及元器件,就是电子半导体的延伸产品。根据资料,去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3650亿元,而传感器是其中需求量最大、最基础的环节。

  最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半导体电子产品的版图也从过去的城市向农村延伸。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很多电子产品、电子设备都进入了农村的市场。我们企业生产的一款摩托车中所需要的电子设备也因此变得需求大增。”老徐补充说道。

  电子行业

  将在平稳中增长

  杭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处方先生的话似乎印证了老徐的观点。

  方先生告诉记者,从全市的情况来看,今年,杭州的电子行业稳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半导体行业的一直有一条“1:10:100”的隐性规律。

  也就是说,半导体工业每增收1个美元,即可以拉动电子工业增收10个美元,继而再继续拉动制造业增收100个美元。

  同样身处半导体电子行业的齐女士进一步解释说:“其实很简单,比如一张PCB板(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元器件。每增加一个元器件,相应地就要增加同一块PCB板上的一组元器件。一台整机上有很多的电路板。半导体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就相当于是细胞和生物的关系。”

  企业总是对市场变化中的细微之处特别敏感。

  根据这条规律,齐小姐向记者透露,行业里,不少资深人士都在预言:今年下半年,半导体的复苏可能会带来下游的电子行业,以及更下游的制造产业的复苏。“不过,市场复苏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就是供应紧缺和其它问题已经在涌现出来,也有可能带来另一轮的调整。”齐女士说。-  本报记者 屠雁飞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