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记下“人情账” 一年随礼39次花费近两万

2013年08月15日 16:06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女子记下“人情账”一年随礼39次花费近两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年中我家的人情钱,造了二万多!而其中送给父母的只有区区2000元!”8月14日上午,皇姑区淮河街百鸟西苑小区居民孙春艳女士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破旧的本子上记满了人情账。

  从去年8月初至今,孙春艳女士一共送出贺礼39次,其中包括生日、婚嫁、送葬、新居乔迁、升学、参军等。每月最多的达3800元,最少的也有1100元。“我们夫妻俩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不到五千元,省吃俭用的钱大部分用在人情上。”

  “老大”的代价

   家族小辈有喜岂能不随

  “去年十一期间四场婚礼、一个满月2500元。”

  “去年12月两场寿宴、一场婚礼1300元;同事住院500元;邻居父亲去世300元……”

  孙春艳摊开了笔记本上的记录。她说,城市中礼金逐年攀升,现在没有低于二百元的礼金。孙春艳感慨自己退休后工资不足2000元,老伴还有一年退休,工资不足3000元。

  孙春艳的家庭具备了“随礼达人”的特征。孙春艳与老伴陈伟杰都是从辽中县老家迁往沈阳。夫妻俩都是家里的排行老大,孙春艳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而丈夫陈伟杰也有二个弟弟、二个妹妹,双方家庭的各类琐事都由他们奔波张罗。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随礼最多,七大姑、八大姨,兄弟姊妹的事情都得去。你是家里老大,你代表的家族形象不去不行!”孙春艳在国企当过管理人员,平时交友广泛,同时爱人在省直单位上班,不上不下的社会地位让这个家庭盘亘了芜杂的关系网。

  在老家的不少亲戚经常是“事情”不断。今年年初,孙春艳的侄子结婚,婚后她侄子的妻子小产,事后就诊回家途中不慎小腿骨折,仅一个侄子半年内就让孙春艳花费2000多元。

  “仗义”的代价

  酒桌初识朋友也发请帖

  孙春艳和老公为人仗义、大方,遇事有求必应。

  交际范围眼看着扩大,人情圈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平常联系较少、可能仅仅是一面之缘的外乡人。孙春艳抱怨说:“以前都是直系亲属才随礼,现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会招呼你喝喜酒。”不久前,孙春艳的老公陈伟杰参加了单位刚工作不到2个月的小陈组织的一次饭局。陈伟杰和桌上小陈的两个朋友喝得很热乎,可谁知不到一个月,小陈的两个朋友分别发来了结婚、满月酒的请帖……

  “最近几年这升学宴越办越豪华。”孙春艳说自己的孩子5年前考上大学,那时候自己只是请了家人办了2桌酒席,可现在的升学宴大多在高档酒店,海鲜、鲍鱼是必点的菜。今年7月份,孙春艳和老公参加了几次升学宴让她吃惊的是今年宴会的桌数少了,菜品却提高了,事后她不解,陈伟杰嘲笑她说:“你太傻了,现在办宴会的人都是分批、分地点的办,你看菜品多高端,拿500元出席都是打底的。”

  “随礼”的代价

  也办“宴”来讨还“付出”

  孙春艳的家庭每月用在吃饭、水电煤气的消费2000元左右,而随礼钱已经成为子女教育、求医看病之外的最大负担。如今,孙春艳还要给上研究生的女儿张罗一万多元的学费……

  孙春艳也想办法来“讨要”人情付出。她在婆婆的84岁大寿做文章。“婆婆的八十岁大寿因为有病住院,没办成,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孙春艳不好意思地说,“你办我也得办,大家都是为了把送出去的钱收回来。但办了我更上火,随的礼金就意味着我又欠了一大笔债!其实都是让饭店赚钱了。”

  “面子”的代价

   随两千就有N个两千等着

  “有时候自己真是打肿脸充胖子,最难一次家里为了随礼跟亲属借了3000多元,送不起借钱也要送。”孙春艳说,自己经常在商场里看到上千元的连衣裙不舍得买,但一听说亲朋好友有“事情”,咬着牙也得过去。

  “有人甚至将摆酒席收礼钱当成一种显摆的手段,相互攀比,愈演愈烈。有的亲朋好友之间还会因为送礼的事情闹意见。”去年,一个熟人的女儿办参军宴。当时孙春艳手头拮据,所以没有赴宴,结果得罪了这位熟人。之后,只要是有人下帖子,孙春艳哪怕借钱也得把礼送上,否则,别人会说“不懂人情”。

  孙春艳说,随礼时也有攀比心理。“比如同学孩子结婚,其他同学都送500元,我怎么能送300元呢?怕被人笑话。”去年孙春艳老公的弟弟孩子结婚时,作为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她送了2000元礼金。“送了就有点后悔。”孙春艳说,他还有两个即将结婚的侄子侄女呢!

  记者感言

  人情礼疯涨,有限的工资被掏空,“礼尚往来”变成了“互相伤害”,这又是何苦呢?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浪费,冒虚火的“人情账单”也该降降温了,让变了味的“人情”恢复原味!(记者 李欣)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