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称北京市民防灾意识缺失 防灾演练多演而不练

2013年08月19日 13:5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针对地铁可能遇到的断电、停运等事故,目前本市测试了新型侦测机器人,可实现自行通过障碍、传输信号、物资运输、搜救等功能。

  “通常是前一天贴通知或短信,第二天到点就走楼梯下去,大伙儿都抱着好玩的心态,更像是一场游戏。”一位参加过演练的企业“白领”说。

  把演练当儿戏并非个例。近期,北京减灾协会联合市科协对城八区近40个街道、100多个社区的2300余名市民进行了危机意识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公众对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情况不知道或不太清楚;80%的人不清楚预警信号的含义;75%的人不知道住所附近有无指定避难场所;52%的人没有想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如何避难与应对;近70%的人没有接受过危机应对和生存急救的培训和演练……

  数字背后暴露出大部分民众对于应急避险知识还只是停留在“听说”层面,对于防灾减灾抱有侥幸心理或麻痹思想。那么,对演练到底有没有强制性要求或规定呢?据了解,本市的防灾演练都是由各系统自行组织,属于自愿行为,并没有强制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很多社区、单位几年都很难进行一次演练。

  而与我们一水相隔的日本则是利用一切条件将防灾意识灌输给每位国民。例如名古屋市一年就有7个与防灾有关的训练和活动,时间总计20天,包括水灾、地震、火灾、对滞留者的支援训练和志愿者培训等多个方面。这些防灾减灾训练和活动大多由政府牵头,志愿者团体配合并动员市民参加。

  “应当将公共安全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从而将城市公共安全定位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金磊表示。

  市政协调研报告也呼吁,建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扩大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推广家庭应急包、应急广播等终端产品,提供“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同时,在中小学课本中增加防灾减灾知识,每年强制中小学组织2—4次应急演练。

  有话可说

  能自救是对家人的最大负责

  社会调查中的一个小例子让人印象深刻:当突发危机事件时,本市社区居民最想带出的物品顺序为现金、存折、信用卡、证件、水和食品、手机。而在国外,居民首先选择的是水和食品。

  这个小例子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国家人民对待突发灾害的行为差异,更是双方防灾意识的差距。正如前面把演练当“儿戏”的现状,无疑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可能被灾害夺取的鲜活生命,我们只有能够先自救,才可能施救。而被视为“儿戏”的演练,则是提高自救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趋近真实的演练,我们才能比较全面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救和施救的能力。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遇到灾害,我们首先能够自救,就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最大负责。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