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母女蜗居肯德基两月未遭驱赶 失意者栖息之地何在

2013年08月22日 07: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肯德基店里,来自湖北黄石的小珊带着9个月大的女儿,在店铺角落一个四人座位上安了家,餐厅的工作人员没有赶她们,不少客人主动向她们接济钱物。本报昨天报道后,央视有关频道与小珊接洽,黄石当地媒体也与小珊家人联系,积极为她提供帮助。(相关报道见A27版)

  小珊自小与养父母不融洽,因未婚先育问题与养父母关系闹僵,孩子的父亲也撇开小珊母女不管。小珊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电视台的调解节目与养父母化解心结,求助无门后,找到24小时不打烊的肯德基栖身,一待就是近两个月。且不论小珊与养父母之间孰是孰非,她以一名单亲妈妈之力,携女赴京多方求助,成了一名典型的失意者,可谓万般不幸;而她能够在肯德基店“安家”,并得到媒体和好心人的帮助,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找到栖身之地,又可谓不幸中的幸事。

  在我们的城市中,有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事由,成为短期或长期的失意者。失意者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基本生存条件缺乏保障,特别是那些游走他乡的失意者,没有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没有像样的居所,处于流浪放逐的状态。在政府履职和城市管理层面,十年前国务院颁行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此为框架建立了城市救助管理制度,对于像小珊这样生活无着的失意者,有关部门可以按照《管理办法》,给予必要的救助管理。但是,一些失意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接受救助,而管理部门又不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救助措施,这就给失意者同时也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难题:在现有的城市救助管理制度之外,失意者如何能有一块栖身之地?

  那些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意者,如果不愿意接受制度化的救助管理,城市的大街小巷、树阴绿地、商场店铺、车站码头等等,应当成为他们喘息、歇脚的角落,甚至不妨有意让他们“钻空子”、“打擦边球”。朝阳区的这家肯德基店,两个月来一直让小珊母女免费居住,店方解释说,我们是24小时营业,按规定不能驱赶客人,反正她就在角落待着,不太影响别人,我们也就不管了。这是从善意的角度理解和执行店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和执行店规,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按店规的确不能驱赶客人,但小珊不是正常消费的客人,而且对其他客人多少有些影响,店方有理由以维护正常营业环境的名义将其驱离。可贵的是,肯德基店没有“从严”执行店规,而是为小珊母女打开方便之门,让她们在城市中不再漂浮无根——尽管这对小珊不是长久之计,也不能成为救济失意者的常态。

  一些到北京求职但没有固定住所的人、错过了末班车的行人、经费有限的学生等,为节省住宿开支,会选择在24小时不打烊餐厅里留宿,肯德基店员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不会去打扰这样的客人。”不打扰钻城市“空子”的失意者,不让失意者感到冷漠恐慌,以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温情,抚慰失意者的创伤和惆怅,帮助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城市,将更加富于活力与尊严,将变得更加和谐而美好。周权义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