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忠贵:帮助盲人取钱 一件好事做了16年(图)

2013年08月29日 08:55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 好人语录

  没想过被采访,更没想出名。说实话,就是看见别人需要帮助,咱又力所能及,不帮一把,心里头过意不去。伸把手,心里就舒坦了。没别的,就是这么个心态。

  有能力有机会帮助别人,是件高兴的事,也是我最深的体会。

  我要推荐好人

  “津门好人榜”每期在本版推出,敬请读者朋友参与“津门好人榜”互动,如果您想推荐好人,请联系我们。

  采访王忠贵那天,很热,蒸笼一样的桑拿天。在南开黄河道我找到了他的工作单位——工商银行南开支行。他把我领进一间简朴的办公室。他早就不做网点营业员了,调到支行搞党务工作。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个实实在在的厚道人。我接触过的党务干部,没有不能说会道的。王忠贵是个例外。他属于那种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了他也不怎么说的被采访对象。而且,他还理由充足:就这么一件小事,真没嘛可说的。

  他确实就做了一件小事,每月帮助盲人夫妇刘文玉、王桂英取一次退休金。可是,这件小事他已经做了16年,而且至今还在做着,要一直做到底。小时候母亲就常念叨,吃饭要吃饱,做事要做了。他给刻在脑子里了,永远记着。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一诺千金十六载

  他是1981年入行的,在网点做营业员。凭着勤奋肯干,后来当了南开三马路储蓄所的负责人。1997年7月,那天也挺热的。他正在大堂值班,见进来一位盲人,手拄着盲杖,试探着往前走,边走边问,在哪儿取钱?

  那时取钱,需要本人填写取款单。王忠贵想,正常人取钱,有的还写错呢。于是就走上前说,师傅,您取钱是吧?是取存款吗?您坐这儿歇着,我给您取。

  他在柜台取了工资,交给盲人。盲人说,师傅,麻烦您,能给我换成10块一张的吗?我们这么多年,用10块钱用惯了。原来,10元纸币摸着习惯,方便使用。

  他又帮着把钱分好、放好。盲人说,太谢谢您啦,您多有耐心烦儿呀!您贵姓?

  他说免贵我姓王。盲人说,谢谢您啦,王师傅。我要是不碰上您,还麻烦啦。

  他说,都一样,我不在,别的营业员也会帮助您的。他把盲人刘文玉送出门外,转身回来,忽然想到,刘师傅下个月不是还得跑吗?如果别人没看到,照顾不周,还是不方便啊。

  王忠贵当时就冒出个想法,下月我替他取吧。不知他乐意不乐意?他又返身追上盲人说,师傅,您要是不介意的话,下月您就别跑了。我去您家拿存折取钱,再给您送过去。您几号发薪?

  刘文玉说,那太谢谢您啦!我每月15号发薪。王忠贵记下了刘文玉家的地址。

  早先发工资是单位行为,到发薪日去单位领工资。大约从1995年开始,各单位就陆续委托银行代发了。在此之前,刘文玉夫妇在河西区谦德庄那边的第二纸盒厂领工资。

  下个月15日,他按照地址找到刘文玉家。老式楼房的一层。敲门,喊刘师傅。谁呀?我是银行的,姓王。哎哟,您还真来了!我还以为您就随口一说,不会来呢。刘文玉很惊讶。

  他说,既然说好的事,我肯定会来。他拿了工资本到网点取了钱,又送回去。10元一张、10张一沓,都给弄好了,交到刘文玉手里。刘文玉说,您受累,放我钱包里吧。钱包在大衣柜的抽屉里,锁着。 临走,王忠贵说,刘师傅您放心,下月这个日子,我准来!

  刘文玉怪不好意思,说您多忙呀,要不……

  他说,没事,您去不方便。我来,方便。

  就是这一声承诺,王忠贵到目前已经整整做了16年!不管酷暑严寒,无论风霜雨雪,即便感冒发烧,每一年、每一个月的发薪日,他准在当天就把钱给这对盲人夫妇送到家里。

  看似小事一桩,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你得记住这个日子啊。刚开始时间不长。一天,他忽然接到刘文玉的电话,请他取钱后代交50元电话费。他突然意识到,好么,要是没您这个电话,差点儿忘了。刘文玉说,没事,晚一两天没关系。

  他知道这家人的生活挺困难,还等着这钱过日子呢。哪能忘了啊!从那儿以后,他就把这个日子写进“备忘录”了。

  如今,早成习惯了。再也不用“备忘”,到日子信息就自动从大脑里“蹦”出来,从来也没耽误过。

  16年的岁月沧桑,变化多大啊!

  如果说当初他帮助盲人夫妇还跟他的业务有一点儿关系,后来,盲人夫妇代发工资、退休金的地方,辗转换了几家金融单位,现在是在邮局,早就跟他的业务没有一点儿关系了;刘文玉夫妇也由天命之年走过古稀,到养老院养老了。养老院在河东二号桥那边,坐公交车,来回两个多小时,赶上工作日,只能利用午休时间。他就早晨多吃点儿,中午饭免了,或是简单在公交车上垫补垫补,随便吃点儿什么。

  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坚持。我忽然对他的名字颇感兴趣。都说文如其人,他是名如其人。王忠贵:忠于承诺,贵在坚持!

  日久生情亲如兄弟

  其实,16年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他与刘文玉夫妇的感情,越来越深,亲如兄弟了。

  几个月这样跑下来。一天,刘文玉对他说,王师傅,每次发工资,您都得到我家拿存折,取了钱再送回来,跑两趟,我心里不落忍啊!您呀,少跑一趟,我把本放您那算了!

  王忠贵说,当时听了这句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我知道,刘师傅是看不见我的。我长什么样?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就这么信任我呢?

  是啊,盲人的眼前是一个漆黑的世界,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种本能的警惕,随时处在戒备状态,他只能听到你的声音。

  刘文玉在电话里说,我们盲人的耳朵比较灵敏。几个月处下来,我听王师傅说话就是个诚实的人。性格厚道,办事诚恳、牢靠,不像是坏人。我就信任他了。才敢把工资本交给他。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赢得盲人的信任,他感到特别幸福。他享受了这种幸福。

  每次,刘文玉都要求把钱全取出来,而且,希望到日子就取。他没说生活的需要。王忠贵却感受到了。每月准时在发薪日给他们夫妇取工资。当时,工资不多,两人才一千多元。后来,刘文玉把家里大衣柜抽屉的钥匙也给了他,每次让他把钱放在柜子抽屉的钱包里。

  从那天起,盲人刘文玉对王忠贵的称呼变了,不喊他王师傅,叫他老兄弟!

  王忠贵也把刘文玉当哥哥了。就这么多年处下来,每次去,哎哟,老兄弟来了!那个亲热呀。养老院的老人还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呢。刘文玉说,我这个老兄弟比亲的还亲!他没有兄弟姐妹,把王忠贵当亲兄弟了。

  刘文玉的性格比较开朗,人缘好,他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有这么个在银行工作的老兄弟。

  这么多年,感情越处越深了。刘文玉夫妇70多岁了,人老了以后,对人有依赖,时不时地给他打电话,老兄弟呀,哥想你啦……

  他就尽量抽时间到养老院看看他们夫妇,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王忠贵说,这种精神关心和安慰是互相的。

  逢年过节,刮风下雨闹天气了,刘文玉都打电话,说老兄弟,天凉了,多穿点儿,别着凉啊!真像哥哥关心兄弟那样。王忠贵去养老院看望,坐那儿就聊起来没完。刘文玉知道王忠贵还有80多岁的老娘,就说我不能把时间都给你占了,去看看咱老娘吧。给老娘捎好呀!这种精神上的互相关心,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天气变化了,他也很关心他们,暖气热不热?电扇转不转?问问看看才放心。

  刘文玉有什么困难,很少主动说。没去养老院之前,还在二纬路这边住的时候,他去送工资。发现人没在,就问我哥干嘛去了?刘文玉的爱人说,你哥不让我告诉,怕给你添麻烦。他做胆结石手术,住院了。王忠贵当时就跑医院去了。后来,出院有一些报销的凭证手续没办完,他又帮着跑。

  16年间,王忠贵不是只做了帮盲人夫妇送工资、退休金这一件事。他做的还多着呢,比如,帮着买菜、买粮食,换纱窗、修电闸的保险丝……他帮助的也不止这一对盲人夫妇,比如,他连续几年帮助第二维修齿轮厂的残疾人刘师傅……他在单位曾做过离退休管理工作,像对待老爹老娘那样地给老干部办实事。后来,他搞党务了,有些老同志有事还找他。

  伸手帮忙心里舒坦

  水有源头树有根,王忠贵为什么就愿意帮助别人呢?他说,我以前还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他想了老半天才说,可能跟我从小受的影响,跟我的成长环境有关吧。

  原来,王忠贵从小就是好孩子。说来也巧,他1963年生人,正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的那一年。他上小学,正赶上由“红小兵”恢复“少先队”称号。他是第一批少先队员,入队的条件非常高,全班50名学生,就他一人光荣入队。由小队长、中队长到大队委,不断进步。他金色少年最美好的记忆,就是老师经常让他站在讲台上给班里的同学讲雷锋的故事。他还在广播室给全校同学讲雷锋的故事。《雷锋的故事》那本书,他几乎能背下来。他和同学想方设法做好事,沉浸在助人为乐的喜悦中。

  他从小就觉得做好事光荣,也深受父亲的影响。他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是河北大学管后勤工作的总务处处长。那时,河北大学还没搬往保定,他们家就住在六里台河北大学(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筒子楼里。父亲常给他讲当兵的故事,讲部队英雄的故事。

  筒子楼是公用水房,水管子漏水了,父亲拎着管钳子,教给他怎么换皮钱儿、换水龙头。学会了,再看见水管子漏水了,不用父亲说话,他就给修好了。给大伙儿扫扫院子,清清垃圾,也是他常干的事。他说,干这些事,我挺乐意,心里倍儿美!

  他父亲是主管后勤的领导,一个电话,水暖工就能来修。为什么要教给儿子怎么修?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特殊的父爱。

  参加工作以后,他也习惯地帮助别人,比如,到了下班时间,匆匆赶来一人,说家里急用钱。但银行已经结账,不能再办了。他从自己兜里掏出几百块钱,您先拿着用去。有人要把存折给他。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储户,这点信任还没有呀?您拿走。第二天一早,人家准来办取款给他还钱。他说,我还真没遇到过拿走钱了、不来的人。人间最宝贵的情感就是信任和互助。现在,信任成了奢侈品,我感到太可惜了。

  他念念不忘的是感恩,感谢领导、感谢同事、感谢老娘、感谢爱人……他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关怀、理解和支持,这件小事,我未必能坚持下来。所以,要感恩。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