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9年 救助遇险人员600余

2013年09月04日 09: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2月21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火速救回“粤汕尾12170”沉船上的7名渔民。路瑞霞 摄

  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海上神鹰”,每时每刻都保持着战斗状态,搜救海上遇险(难)船舶、人员生命是他们的天职。

  直升机是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海上搜救重要装备,是海上人命救助最高效的手段之一。总部位于珠海的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9年来,共执行各类救助(任务)飞行800多次。截至今年6月,成功救助遇险人员637名。2009年三亚“天鹅”台风、2012年“韦森特”台风、今年的“贝碧嘉”乃至“尤特”台风……南海海域的每一次重大险情都能见到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就在上月7日和16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B-7304救助直升机3次出动,在海南三亚和文昌附近海域成功救助17名遇险船员。

  “尤特”袭粤后,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又派遣专业救助直升机驰援汕头灾区,8月19日至20日,先后飞行3架次,共投放救灾物资4.5吨。

  ●案例

  当机立断挽救12条人命

  今年6月23日,海南省八所附近海域,由于受热带风暴“贝碧嘉”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金马788”的运煤船和“长鑫顺888”轮货船双双搁浅,两艘船上共12名船员生命岌岌可危。

  接到险情信息,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总值班室立即通知三亚基地B-7304救助直升机做好救助准备。李海涛是机上的唯一救生员,他的任务是把12名船员安全救上直升机。

  22分钟后,B-7304直升机到达现场海域。据李海涛回忆,当时海况非常差,阵风达到8级,浪高有9米,海水已经完全淹没遇险船甲板,两船仅有驾驶台露出海面,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12名船员拥挤在狭小的驾驶台顶端等待救援,情势十分危急。机组成员根据现场侦查情况和先急后缓的原则当机立断,决定先救倾斜度更大的“金马788”。

  “我下去以后,发现他们由于长时间极度紧张和恐惧,精神已经恍惚,只有年老一点的船长还清醒一点。稍微年轻的小伙立马冲上来,抢着要先上去。”李海涛知道必须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他几乎是吼着说:“你们放心,我会把你们带上去的,先年老的后年轻的,受伤的优先上,我保证最后一个离船。”

  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遇险船员救起,李海涛采取了双套救援方式。最后,李海涛带着船员的重要物件缓缓单独升上直升机。很快,“金马788”轮6名船员被转移至就近的东方直升机机场。

  当直升机再次抵达现场救助“长鑫顺888”6名船员时,李海涛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金马788”轮已经完全沉没了。此时,不过刚刚过去20分钟。所幸的是,李海涛最终成功将“长鑫顺888”6名船员安全救起。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搏斗,B-7304直升机安全落地在三亚机场。

  “后来机长讲评这个案例,还感慨地说我们先救‘金马788’是对的,否则先救‘长鑫顺888’,‘金马788’上的6名船员肯定会随船葬身大海。”每每提及这件事,李海涛都不由得为队友的专业素养感到自豪。

  李海涛告诉记者,救助飞行队的救生员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包括逾80小时的合格飞行,甚至还要掌握简单的伤口包扎等。“因为对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高,所以救生员和绞车手基本都是从退役军人中遴选的。”

  ●人物

  大海“指南针”张瑞

  来自大草原,皮肤有些黝黑,身材结实,说话声音浑厚的搜救机长张瑞让人一见就觉得很可靠,他算是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元老”之一了,拥有140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

  2005年,张瑞从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因为熟悉海事,对船舶的结构和特性特别了解,他在校园招聘中被交通运输部救捞局选聘当飞行师。同年9月份,张瑞被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学习了15个月的飞行,拿到飞行牌照。回国后,张瑞又在2007年到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学习了一年的救助。

  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飞了8年,张瑞已经记不起执行了多少次救援任务。凭借自己丰富的船舶和海洋知识,他总是能在风谲云诡的大海中找到救援目标。

  2011年1月份某天凌晨4时多,渔船“粤台山12041”在万山岛以南18海里处因风浪过大沉没。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接到报案时已经是早上7时了,救援机组在出事海域搜寻了3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船员,只发现一具漂浮的遗体和部分船舶碎片。

  但是细心的张瑞注意到,当时风向正在逐渐变化。学过航海的张瑞知道,风向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不会瞬间就有大的更改,而承载遇险弃船人员的救生筏会在风浪的推动下在海上漂泊。

  第一次搜救未果后,张瑞和队友认真总结原因,提出了“风的风向更改了,搜救的方向也要随之更改”的观点,这个细致科学的分析得到了队友们的一致赞同。当张瑞第二次带领机组搜救时,他将飞行方向变换了30度。令大家惊喜的是,在开出去不到30海里的地方,就找到了救生筏。

  “6名被救的船员上了直升机之后就直接跪下向我们表达感谢了。他们在大海上漂泊了9个多小时,与外界失去了通信,几乎已经绝望了。他们说如果不是我们去救援,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张瑞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时的场景,但他能感受到船员们在生命“失而复得”那一刻的百感交集。

  但是队员们知道,如果不是张瑞对风向和洋流的预测那么准,就不可能找到遇险船员,“因为当时救生筏被发现时已经偏离中心30海里了”,小小的救生筏与30海里相比,真的就是沧海一粟,难觅踪影了。

  事后,队员们对张瑞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手记

  知足常乐的天使

  2005年上映的热播电视剧《随时候命》讲述了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在一次次惊涛骇浪中,救人于危难的故事。

  事实上,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也在用实现行动诠释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中国救捞精神,守护着南海海域的人命平安,并根据需要参加内陆应急抢险救灾。截至今年6月,成功救助遇险人员637名。

  成绩的背后浸染着队员们的辛酸和汗水。李海涛告诉记者,飞行队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必须有人值班,随时待命。没有险情的时候,则要严格训练。

  “我们平均每个月能休息4天,2年才能探亲一次。”尽管很劳累,但李海涛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除了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飞行队的队员们还要在家庭生活上牺牲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张瑞,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不能照顾自己的小家。

  是什么让这些最可爱的人坚持下来?李海涛说:“当被救援的人拉着自己的手,给我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工作并不只是光用金钱来衡量的。”

  以搜救机长为例,张瑞告诉记者,收入不到民航机长的一半。“并非没有对比过,但当物质上已经满足了需要后,就没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金钱。毕竟,救助职业让我们头顶光环。我母亲也经常跟我说,‘你是在做积德的事情。’她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