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回应市民:三招让120“急”起来

2013年09月04日 11:1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夏申城酷暑难耐,急救120遭遇极端高峰,市民呼叫急救120等候时间长、区域交界处相互推诿,一系列问题凸显,使百姓对急救120亟待完善服务的呼声不断。针对市民迫切呼声,近日,市卫生计生委将急救120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调研项目,查找原因并探索解决之道,力求给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申城急救站点从原来的58个增加至现在的116个,翻了一番,平均每2个街道 (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也从原来的240辆增加至616辆,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略高于国家标准。硬件配置已逐步提升,为何仍然难以满足百姓需求?

  市卫生计生委党政领导黄红、徐建光、邬惊雷、瞿介明等深入急救120基层,召开多个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症结渐渐清晰明了。首先,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本市院前急救资源仍供不应求。到去年底,本市常住人口达238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老人急救用车占用资源大。其次,本市出院、转院非急救用车比例高。据统计,全市转院及出院病人的服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34.75%,增加到2011年的43.04%。

  此外,急救医师收入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一线队伍流失率高,也使急救难以“急”起来。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市急救系统录用医生311名,离职就有234人。

  市卫生计生委、市医疗救护中心有的放矢推出3项改进措施——

  针对区域之间急救120相互推诿,组建全市调度平台来解决。据悉,目前静安、黄浦、长宁、徐汇等8个中心城区已建立120统一呼叫平台,然而,青浦、松江、崇明等9个郊区县120尚处于各自区域呼叫平台。建立全市120呼叫统一受理平台,可有效清除区县边界盲点、盲区,改变区域间120调度各自为政、调度不畅、衔接不灵的状况。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协调下,市医疗急救中心制订的全市120调度系统联网方案已完成通信链路调试,8月中旬已在松江、青浦急救中心联网试点运行,9月底可实现全市120来电统一受理。

  急救、非急救病人不合理分流,急救120自然急不起来。市卫生计生委为此决定探索推出“分类救护”模式,针对急救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将急救业务划分为急救、康复出院(或其他原因离院)、转运(院间转运)3类,并配置相应急救人员,以此确保危急病人得到最快救治。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对康复出院的救护车将不再配备急救医生,而是由经专业培训、具有急救经验的驾驶员和担架员担任。下一步,市医疗急救中心还将对康复出院病人试点实行 “非急救预约制服务”模式,科学配置非急救车辆数量、有序开展非急救服务,使非急救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至于急救医师大量流失的问题,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0个委办局已联合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制度。今年起,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开始承担招录、培养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三年制专业专科培养任务。记者了解到,该专业今年已完成招录69名。定向培养将使急救医师人才有所储备,急救120叫车难、等候长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记者 顾泳 通讯员 宋国梵)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