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通信实名制必须堵住管理漏洞

2013年09月04日 11:1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9月1日,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正式实施。今后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上网卡时必须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虽不会采用停机等强制性措施,但以后在过户、补换卡等业务方面会受到规定的影响。

  私人通信范围实行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它不但关系到国家对信息传播的管理,落实个人在信息发布上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防范利用信息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此,社会基本达成了共识。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实名制管理的重要环节,从事信息服务的运营商和承担个人身份管理的政府部门,能否严肃履行相应职能,确保个人身份登记的真实有效?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实名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比如,在移动通信运营商那里,始终存在着双轨制,既有推行多年的实名手机用户,也有不记名预付卡用户,而且一些运营商公开表示,不会对非实名用户强行实名登记。这种做法显然会留下缺口:为什么法律要求普遍采用实名制,运营商却可以保留非实名用户的“法外特权”?如果运营商经常性迁就特殊用户,监管机构经常性迁就运营商,那法律的严肃性又何在?实名制又“实”在哪里?

  另外,实名制不能仅仅服从公共管理的需要和方便,还必须考虑对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现在,有些运营商一方面向用户收取来电显示服务费,一方面向有特殊需要的用户提供来电不显示服务,甚至还向一些用户提供“来电按需显示”的服务。其结果是支付了来电显示服务费的用户,在接到享受“来电不显示”特权的用户来电时,其应该享受的服务被“取消”了,却未得到相应的补偿。更糟糕的是,在接到享受“来电按需显示”的电话时,还容易被误导甚至上当受骗。如果一方面推行实名制,一方面继续允许或者放任此类漏洞的存在,岂非对实名制本身的莫大讽刺?

  还有,实名制的前提,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合法身份和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证明,比如身份证或护照,并且可以核实。这对普通公民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一些神通广大之辈来说,就太成问题了。可见,真要落实实名制,先得把身份管理的漏洞堵住。

  这就是说,通信实名制是公共管理的手段,但要让这一手段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将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完善起来,做到严丝合缝。否则,老实本分、恪守法律的人被管住了,不良之徒却仍可大钻空子——而实际上,管住不良之徒,也许更接近防控的初衷。(顾骏)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