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大兴引导上楼农民改变旧习惯 融入城市新生活

2013年09月10日 09:5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上图:这里是南海家园社区,有173栋楼,是大兴规模最大的农民回迁社区,4800余户农民的新家。登高远眺,栋栋楼房整洁划一,不见一处杂物外挂。这样的场景,在城里众多的商品楼小区中也难见到。

  下图:农民回迁社区中,刺绣社、绢花社、舞蹈队……12支文体队伍,把大伙儿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上楼后的新街坊们,就这样一回生、两回熟,都成了老熟人。那份浓厚、淳朴的乡情没变。燕雨生摄

  农民上楼之后,不能适应角色转变,在阳台大搭空调外挂栏里,塞满坛坛罐罐,在楼下圈绿地种菜、养鸡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而在大兴规模最大的农民回迁社区——南海家园,记者看到:这里173栋楼,楼面整洁划一,竟无一处外挂堆放杂物;进入楼内,也鲜见占道放物;绕楼巡行,公共绿地无人圈占;就连办喜事也改了老规矩,再没有守着家门口搭大棚吹拉弹唱的了。

  不只南海家园,在庞各庄、采育……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一处处农民回迁楼,看着跟周边的商品房小区别无二致。就连向来不愿租回迁房的房客,也对这些楼一视同仁,甚至更加偏爱。

  上楼后的大兴农民,正渐渐转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城市新生活。而这是怎么得来的呢?

  “农民上楼不难,难在思想观念跟着上楼。”大兴区社工委负责人介绍说,大兴有123个搬迁村,涉及10万农民,其中84%现已搬入楼房,为此全区建成回迁社区46个,占到全区社区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帮农民尽快改变旧习惯、融入新环境,政府部门想出了不少招儿:开上楼培训班、举办居民交流会、组建红白理事会……通过耐心引导、贴心交流、热心解难,大批农民正从观念到举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三顾茅庐”摘外挂

  南海家园社区,位于大兴瀛海镇。截至去年底,来自20个村的4800多户村民,陆续住进来。今天,放眼社区,百十来栋楼无一处塞着杂物的外挂,看过的人无不夸赞。可谁知道这背后,藏着一段段曲折且耐人思索的故事。

  就在上月初,南海家园三里的物业客服,在例行巡楼过程中发现2号楼有个突出物,在整洁划一的楼面上格外显眼。原来,住户新安装的外挂护栏特意超过了规定尺寸,为的是把家里的纸壳、废报一股脑儿全塞进去。可这样一来,影响全楼美观不说,还带来了消防隐患。

  物业客服第一时间来到住户家,提出改造意见。可他嫌麻烦,说什么也不答应改。第一次登门就这样无功而返。

  第二天,社区居委会又派出了民调员崔铁山、孙振峰,协同物业人员再次敲开了该住户家的门,细说护栏不符合尺寸的利害关系:规范护栏尺寸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大伙儿的安全着想,避免有人利用突出的护栏做蹬踏,溜门撬锁。这次,住户态度倒是缓和了,可对于改造还是不松口。

  两次调解失败,工作人员没放弃。通过前期入户调查的信息,居委会了解到这位住户回迁前的居住情况,于是想到了打“亲情牌”。

  这回,工作人员请来了他原来村的老书记一起到他家。一番晓理、动情,物业公司又提出可以协助做改装,这才终于奏了效。

  一个小小的外挂,为什么竟要耗费人力“三顾茅庐”?工作人员反思后得出经验:违规装置等到木已成舟,再改就难了,如刚要建就制止,则容易得多。

  于是,南海家园居委会、物业双双加密了排查次数,同时增加了宣传力度,摘一处外挂,教育一楼住户。果然,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十几处萌芽期的外挂被顺利摘除,且不再反复。再过一周,每栋楼的外挂出现频率,都大大降低了。

  理事会巧改流水席

  庞各庄御园社区,刚刚喜迁新居的张先生,前不久喜上加喜:儿子要结婚了。按照老习惯,他想在家门口搭大棚,找吹鼓手吹拉弹唱、宴请众宾朋。他找到老熟人——社区党总支书记高明发,想托他帮忙在社区里找块空地。

  在新建社区里按照旧风俗摆流水席、放鞭炮,破坏社区环境,影响其他居民生活,而且食品卫生也难以保证。高明发考虑再三,这个忙不能帮。谁承想,话刚出口,张先生一蹦老高,翻了脸。

  婚丧嫁娶,农村人最看重这些仪式。上了楼,突然不让办了,确实难接受,这是个普遍问题。高明发把这事反映给镇里,镇政府很快召集有关人员座谈。大伙儿都觉得,与其“堵”不如“疏”,于是决定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上楼农民到酒店办红白喜事,镇政府则给予每桌100元补助。

  先前因为不让搭大棚而翻脸的张先生,成了补助的首位受益者。一家人在酒店为儿子办了喜宴,亲朋交口称赞。张先生自己平日里跟街里街坊聊天的时候,也常提起这事。镇里抓住机会,扩大宣传。截至上月底,御园社区里共有57家住户在酒店办了喜事,没人再吵着搭喜事大棚了。

  南海家园社区,也推出了许多便民服务。住户办红白事时,镇里还会安排一辆大轿子车免费接送。

  住新楼先学乘电梯

  去年底,在平房待了几十年的肖建芬,搬进庞各庄御园社区宽敞的楼房。居住环境全变了,可她还是本能地延续着原来的方式生活。家里的鸡笼、狗窝,搬家时一个不少,全都弄上了楼。屋里没地方搁,就摆在楼道里、电梯旁。因为这些地方,在肖建芬看来,“全都没用,闲着也是闲着。”

  刚放上没一袋烟工夫,社区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一番劝说不算完,还动员她加入新生活培训班,请专门的老师给讲讲电梯、疏散通道、灭火器具等重要性及使用方法。就这样,肖建芬的楼房新生活,便从学坐电梯开始了。

  “电梯突发故障被困,不要慌张,不要私自撬门,按‘通话’键联系工作人员……”一本本写满注意事项的培训教材发到手上,再加上老师手把手教,经过一周时间,肖建芬进步挺快,“消防通道、灭火器,以前认为就是摆设,现在知道了这些都缺不得,关键的时候能救命。”她说。

  不仅在庞各庄,瀛海、采育……大兴各处农民回迁社区,都从“聚心、称心、安心、怡心、舒心、暖心”出发,红红火火搞起培训,7000余农民参与其中。和肖建芬一样,他们都从用电梯、了解疏散通道学起,开始了上楼后的好日子。

  因为学得好、领会快,肖建芬还被推选为文明住户,到周边的楼里给其他刚上楼的村民讲心得。“社区17号楼的一位张老哥,真逗,把鸽子笼都搬阳台上去了,谁劝也不听。”肖建芬说,她把自己原来在楼道支鸡窝的事,讲给了这位住户,随后又谈污染、又说公益,培训学来的一点没糟蹋全用上了。榜样的力量无穷,没两天工作就做通了,住户自己动手拆除了阳台上的鸽子窝。

  肖建芬这样的社区文明使者还在不断增多。这些活生生的榜样,正潜移默化地带领邻里,一起迈进新生活。

  记者手记

  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农民上了楼,他们势必都要经历从农村生活到社区生活的转变,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来自政府部门的贴心引导、鼓励不可或缺。在这方面,大兴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针对上楼农民不改生活习惯、方式,与社区环境格格不入的情况,放任不作为,是对城市建设的不负责,也是对农民不负责。然而,一味地“堵”恐怕也不是最佳选择。

  大兴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更全力培训农民,帮助其顺利过渡。再有,政府部门主动排查农民上楼后的实际困难,上门解难。让农民有疑问随时能提,随时有人解答。这些都为他们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区生活铺平了道路。

  眼下,北京仍有很多农民即将走进城市,到社区生活。期待政府部门推出更多好点子,让上楼农民少走弯路,尽快融入新生活。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