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申奥报道失误:媒体难免有错但别拖欠道歉

2013年09月10日 15:1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央视与新华社在报道申奥时先后马失前蹄。这个失实新闻立即也成为新闻,它所吸引的眼球,不亚于申奥新闻本身。

  9月8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竞选。东京在与马德里、伊斯坦布尔的竞争中胜出,而央视提前宣布“东京被淘汰”,新华社提前发快讯“伊斯坦布尔胜出”。《长沙晚报》因采用这一失实新闻,导致报纸收回重印。

  在议论这一错误新闻时,有人想起了最近正在被整治的谣言,有人认为这是记者某种偏见导致对申奥结果的误读。这些看法本身可能也是偏见,是基于对最近某些失当行为不满的“移情”,因为这个失实只是一种失误,不存在主观故意。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无人敢声称自己永远正确,包括媒体。特别是在与时间的百米赛跑中,时效已成媒体人的激素。他们时时刻刻握着秒表,在时效的枪膛里填满了火药,新闻的“发令枪”一响,他们就像箭一般地射出;甚至在发令枪未响之前,他们就开始抢跑。拼抢时效,既是媒体竞争的需要,也是受众急性的要求。在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内心都被安上涡轮机,身体行进的速度,常把思想抛诸脑后。

  在时效性猛敲劲打新闻脚后跟时,新闻操作的工序不得不经常偷工减料,差错也就在所难免了。哪怕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前,媒体也仍然会有差错。在上世纪初,拉尔夫·普利策就说过,在一个大报社,一个晚上要面对数千的投稿人,处理十多万的文字,还要快速排版印刷,“公众需要造成的这种巨大压力,应该能让那些舒服地坐在早餐桌前的人们变得更仁慈一些,而不是一味斥责‘不负责任的报纸肆无忌惮的错误百出’。”

  然而,难免出错并非媒体总是出错的理由。媒体的错误有故意出错、大意出错和偶尔闪失之分。故意出错是编造假新闻;大意出错是采编太粗心;偶尔闪失是新闻的真假在客观上难于轻易辨识,媒体人已经比较努力求证,但失足于毫厘之间。在这三种差错中,故意出错是不可容忍的,大意出错可以有限宽容,偶尔闪失则可以得到多一点的包容。当然,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媒体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央视与新华社的这次错误,应该算大意出错。

  新闻的第一准则是准确性,而准确性的最大敌人是过度追求时效性。其实,纵然前面已有无数报道,但在准确新闻出现之前,你的新闻只要准确,都为时不晚。

  央视与新华社在深更半夜为抢发申奥新闻而疏于求证出现错误,实在不是一种“高级错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迄今尚未看到二者的道歉。对差错新闻做出更正并道歉,这是权威媒体应有的风范,它既是表现认错改错的真诚,也是对己对人的提醒,更是取得受众谅解的前提。

  美国曾有一名妇女的有色人种女佣因偷窃戒指被捕,但后来戒指在抽屉里找到了。《纽约世界报》在报道中暗示戒指根本没有被偷,这让失主非常气愤。后来,事实证明戒指确实被偷,但又被放回抽屉。《纽约世界报》为此做了更正和道歉,从而赢得失主的谅解和感谢。

  媒体常常在寻找和批评他人的错误,但当媒体自己犯了错误时,拖欠道歉显然是一种不良表率。(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