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破解城管难题需要改革思维

2013年09月13日 09:3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一段时间,南方日报持续推出“城治——探索城市管理和谐之道”的系列报道,从城管被妖魔化的现实到321项行政处罚权的不能承受之重,呈现出来的城市管理难题引人深思。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危伟汉向记者感叹,如今的城管已然成了一个被妖魔化的群体。事实上,在很多人眼里,城管与小贩之间俨然已经演化成一场猫鼠大战,稍有碰撞,便擦枪走火。事实上,矛盾冲突背后的问题,早已超越城管群体本身,追根溯源,实则是长期积累下的制度之殇。一方面,高速的城市化浪潮中,城市人口激增,流入城市的人群需要在城市获得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需要秩序的保障,由此造成了城管与小贩二者间的对立。不妨换位思考一番:城管为了管理城市,必然要对小贩进行执法;小贩为了在城市立足发展,则必须抵制城管的执法。这种对立实际上超越了群体之间的矛盾,而是制度本身带来的副作用。

  在当前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视野下,消解城管与小贩之间敌意和对峙,找到城市管理的和谐出口,可能需要以改革的思维打量未来。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管理部门可能是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管理的一块磨刀石。作为“综合执法机构”,城管掌握的执法权理论上达到321项,几乎将城市管理的相关事务包揽一身,甚至成为不能承受之重。而迄今为止,没有一部全国层面的法律为城管正名,甚至出现城管“没爹没娘”的说法。探讨城管问题,我们可能要将目光由这个执法的末梢神经投向城市管理链条的前端出口,政府不应该城市管理的各项事务通通压到城管一家头上,而应该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晰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健全政府机构,并大力提升政府机构的行政效能。城市管理不应该只是以执法的大棒威吓驱赶,而应该是有着一整套精细化、人性化的制度设计,保障各个阶层民众的权利与尊严。其指向的不仅仅是城市高楼大厦外在的光鲜靓丽,而是每一个城市市民的幸福感。衡量一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里子”比“面子”更重要,人心比“形象”更重要。

  因此,我们更应该以改革的思维,努力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管理城市。事实上,要缓解民间对城管的妖魔化倾向,政府也需要以新思维打量城市,要俯下身子与流动人口交流和对谈,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寻找和解的路径。城市管理的思维如果不有彻底的变革,仍然以执法高压作为维护城市秩序的管理模式,难以改变当前的现状。正如有人提出,城市管理需要抛弃对行政强制力的固有依赖,让政府、小贩、市民三方“坐下来、谈一谈”,在协商中寻求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模式,才能解开矛盾对立的死结,重建充满活力而又秩序井然的城市新秩序。今年6月23日,由25名常设委员组成的“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市民公众今后将全程参与全市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决策过程。而城市管理领域,其实亦可探讨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城市管理决策的模式,探求城市管理的和谐之道。

  中国改革的航船驶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城市管理领域矛盾的凸显,正是改革深水区利益和矛盾纠结的一个缩影。革除体制机制上的顽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需要改革的思维才能解开矛盾纠结的线团。我们需要以改革的思维,重新塑造城市管理的新秩序,重新打磨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郑佳欣)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