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日报:“三公经费”下降也该是笔明白账

2013年09月13日 11:29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央八项规定下发后,福建省及时出台实施办法,提出4大项22条具体规定。据不完全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全省共减少“三公”经费支出近5亿元,下降24.73%(9月12日《福建日报》)。

  近段时间来,像福建这样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压缩“三公经费”取得成效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公众从中也看到了党政机关转变作风的实效。笔者认为,要继续扩大成果、进一步取信于民,与要求全面彻底公开“三公经费”一样,“三公经费”的下降也该是笔明白账,既要让公众看得见,更要让公众看明白。

  其一,节省的“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不能仅仅公布一个大数,或者只是一个下降比例,还要有具体的“明细账”,防止什么都往里面装。账目越细,就越真实;账目越明,就越便于监督;账目越明细,就越能看出机关单位压缩“三公经费”的决心与成效。以节俭办会为例,各地普遍把取消铺地毯、架拱门、摆鲜花视为“节省”。其实,这些钱本来就不该花,也就不存在省钱的问题,充其量只是把原有的错误纠正过来,不该用的钱不用而已。如果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能将节省经费的项目公之于众,不仅能挤掉数据中的水分,还有利于将取得的成效巩固下来。

  其二,节省的“三公经费”用到了什么地方?这本不是个问题,因为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将压缩下来的“三公经费”投向民生。可投向了哪里、是如何运作的,因为没有过硬的数据和具体项目证实,公众只能凭感觉、靠想像去猜测、去琢磨。因此,既然说“三公经费”大幅度减少了,就有必要一五一十地告知公众,省下来的钱是怎么用的、用到了哪里。比如,有多少用在提高低保收入上了,有哪些用到保障房建设上了,有几许花在改善教育、医疗和交通条件上了等等。如果缺了能够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实支撑,就难以打消人们心中的疑问:压缩“三公经费”是否只是账面上的花架子?压缩出来的“三公经费”是否变成了党政机关别的花销?

  其三,“三公经费”还有多大的压缩空间?缩减“三公”支出,是让管理者向自身利益“开刀”,改革越深入,阻力就越大。目前,尽管专家学者和老百姓都感到,“三公经费”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但究竟能压缩多少、能不能一步压缩到位,心里却没底。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些花钱的部门心里是很清楚的。所以,必须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执行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建立支出评价机制、加强监督制约等方面,要出台更有力的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同样的支出,是用于“三公”消费,还是民生投入,其结果迥然不同。压缩“三公经费”,只是完成“戒奢”任务的第一步,远未达到建设廉洁政府、勤俭政府的要求。把政府花钱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把“三公经费”降下来、降到位,要做的事很多、路也很长,首先须从公开透明做起。既然都说“三公经费”下降了,不妨亮出明白账,也好为今后缩减预算开支提供依据和参考。(徐娟)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