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昌东湖区政府补贴建社区食堂 市民质疑昙花一现

2013年09月13日 16:48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2年前南昌市东湖区通过政府补贴创办了6家社区食堂,让居民5元就能吃到三菜一汤。但没有多久,随着政府的“断奶”等原因,4家社区食堂已经消失。现在仅剩的两家也已转向市场化,社区食堂实际上名存实亡。

  对于社区食堂这一新生事物,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帮扶才能让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调查寻找答案。

  居民期待社区食堂回归

  记者在一些社区采访时,不少老年人和居民还是希望社区食堂能重回社区,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老人们说,年纪大了,每顿饭都是自己烧着吃,不方便。一些居民也表示,有时上班太忙,顾不上做饭,去饭店吃又太贵,还是社区食堂方便实惠。

  虽然居民呼唤社区食堂重回社区,但经营者却为微薄的利润发愁。熊老板2011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办了下水巷社区食堂,随着一年后政府补贴到期,食堂经营入不敷出,不得已转取消了5元一份的快餐。和熊老板一样,其他几家食堂也陷入经营陷入困境,逐渐消失。

  熊老板介绍,社区食堂成立时店面房租每月需3000元(头一年政府扶持房租减半),另外聘请厨师每月需要3000元,一月下来成本就达6000元。经计算三菜一汤成本需要7元,如果没有补贴,5元三菜一汤根本没有利润,所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奈之下,他只好转变了经营方式,由快餐式的经营转为小炒,走向市场化。

  既要扶持更要壮大规模

  究竟有没有办法让根植于社区、服务于居民的社区食堂重振雄风?他山之石或许能给我们一定启示。

  今年7月18日,传统社区食堂的“升级版”在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亮相。当地社区食堂由街道牵头,协调民政、商务委等部门,共同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开业指导等服务,走的是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路子,企业用“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网络平台+社区配送”的全新模式摊薄成本,通过堂吃、进单位和商务楼送团餐等方式争取微利。

  上海对社区食堂除了采取减免场地租金、有限补贴水电费等举措外,更加注重社区食堂的经营新模式,以摊薄成本,让利于民。2012年,上海市通过地方财政扶持,给早陆晚玖、新迎园等8家企业每户100万元的补贴,推进中央厨房的建设。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厂,通过原产地采购、工厂化生产、标准化出品、信息化运作、就近化配送,为社区家庭和都市白领提供平价便捷的一日三餐。

  而南昌曾经存在的6家社区食堂因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经营自然难以为继。江西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认为,社区食堂“减负”,其实并非没有潜力可挖。政府扶上马后更应送一程,除了一次性补助外,应增加“细水长流”的补贴模式,需要政策、税收、资金的大力扶持。同时在房源等方面出台激励措施,快速建立起网络化经营模式。政府还可以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或者配送系统,支援社区食堂,以此降低运营成本。

  不过,据南昌市东湖区劳动就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面对逐渐消亡的社区食堂,有关部门还未出台扶持的相关政策。(记者杜金存)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