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志愿军女学生62年前互通书信 联系中断半世纪终相见

2013年09月17日 09:0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志愿军女学生62年前互通书信联系中断半世纪终相见
当年的袁国光
当年的过云月
如今的两家人相约这个秋天相会。 尹炳炎/摄

  这是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美丽约定。

  62年前,他是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历经生死考验;她是学生,给他写不少温情书信鼓励他,他们相约战后在杭州见面。

  他叫袁国光,那年22岁,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志愿军;她叫过云月,那年15岁,是杭州师范学校的一名女学生。

  战后相约杭州见面的这个约定,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失约至今。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从未见过面,甚至联系也中断了。

  可是,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

  经过种种努力,62年后的今天,78岁的她和85岁的他终于再次取得联系,并且相约,两家人在杭州相聚。

  他保存着她的相片

  她留着他寄的钱币

  袁国光老人,籍贯广东韶关。如今因为旧城区拆迁,临时住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曾屋村的一套简单住房。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袁国光老人时,他正在家里面练习二胡。

  老人说,之所以想找到过云月,一个是因为当初有过约定,另外一个也因为当年那些信给他带来的鼓励。想见过云月一面的念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越来越强烈。

  老人无意中跟儿子说起了这件事,孝顺的儿子马上着手寻找,通过网络还真的联系上了过云月。

  “2011年,那是我们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通上电话。我说,我是袁国光。她在电话那头第一句话就说‘都过了半个世纪了’……”

  本来老人想马上过来杭州见面,但不巧身体不太好,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提起62年前,电话那头的老人有些哽咽,他让人传给了记者一组照片:上甘岭战役三等功证书、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里面还有一个年轻女孩的照片和一组来信的翻拍照片。经历了无数次的血雨腥风,但人生中的重要见证,都被他保存了下来。

  而袁国光老人珍藏62年的那张年轻女孩的照片,正是过云月62年前从杭州寄往朝鲜战场的那一张。“到现在我都还没有亲眼看到过云月,记忆中的印象全部是这一张照片了。”

  照片中的过云月现在已经78岁了,就住在杭州市区,因为要照顾老伴,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昨天下午,记者带上果篮走近了这位老人,一头银色的白发,人很瘦但精神很好,见到我们连连招手,“欢迎欢迎,快进来,不用脱鞋了……”

  虽然很多记忆已经丢失,但过云月同样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包裹着两张外币。“这是当时的朝鲜钱币,是袁国光当时从朝鲜寄给我的,这么多年下来,搬了很多次家,之前的信和照片都找不到了,就剩下这个了。”当记者拿出袁国光老人珍藏的信件和照片的复印件时,过云月老人先是睁大了眼睛辨认,紧接着又是两眼眯成一条线。“没想到,他保存得这么完整,他是个细心的人。”

  他在信中说战场

  她在信中说校园

  两位老人的记忆,渐渐把我们带回到了62年前。

  建国前,家中排行老大的袁国光就参了军。1950年,袁国光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还要写申请,要符合条件才能赴朝,我本来因为身材矮小不符合条件,但因为有文化,部队需要这样的人,就被批准了。”

  1951年2月,在朝鲜,22岁的袁国光成为了一名志愿军。同一年,在杭州,15岁的过云月成功考入了杭州师范学校。“我本是嘉兴平湖人,上学算是比较早的。当时我们的学校就在今天的南山路上。”

  1951年9月,袁国光所在的部队已经驻扎在朝鲜江元道洛东江畔,而就在这时候,他和战友收到了一批来自祖国的慰问信,而袁国光收到的那一封,落款署名就是过云月。

  信上写道:“亲爱的志愿军叔叔,你们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赴朝作战,你们是很光荣的,我向你们致敬!”袁国光至今记得在战壕里打开信件时的激动之情,“在战场上,看了真的非常感动,也鼓足了杀敌的勇气。”

  而说起给志愿军写慰问信,过云月还说出了其中一个可爱的故事。当时,语文老师正给大家上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是我们班主任桑老师给我们上的,听完全班同学都很激动,觉得志愿军就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以至于全班50多个同学都自发写慰问信给志愿军。”

  因为没有具体名字,同学们把收件人统一为:“最可爱的人”。过云月的那一份慰问信就被袁国光收到了,不久,过云月意外地收到了回信。“很快的,就收到回信了,按照和同学的约定,第二次来信我们就把自己的照片也附上一张寄过去,当时照片很少的,我寄给他的是我初中毕业的一张照片。”

  “他在信中说战场上的故事……”、“她在信中说校园的故事……”一来一回,过云月和袁国光来往了六封书信,还相约在杭州见面,但等到战争结束后,两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

  联系中断半个世纪

  网上巧合找到线索

  不久,两个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过云月毕业后被分配在了杭州做老师,而袁国光转业后被安排在韶关当地粮食部门工作,紧接着成家、养儿育女……双方的联系彻底中断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一断就是60年。

  直到2011年,已经退休在家的过云月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我是袁国光”,过云月愣了好一会,第一句回话是,“都过半个世纪了……”

  从未见面,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听见过云月的声音,袁国光把功劳都奖给了自己的儿子袁章锐。 “父亲曾多次跟我讲过云月阿姨给他写信的事,我也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知道他们曾相约在杭州见面,所以就一直放在心上,但我也知道茫茫人海,既无联系地址又无电话,很难找到。” 袁章锐说。

  不过,功夫不负苦心人,袁章锐终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位叫过云月的人。“这个名字很特别,所以当网上出现一则杭州本地的寻人启事时,里面也是找一个叫过云月的,也是一名教师,感觉告诉我十有八九就是我们寻找的过云月阿姨。”

  抓住一丝线索,再经过联系确认,袁章锐确认网上的过云月就是父亲在寻找的过云月。“现在我们两家已经成了朋友,逢年过节都会打电话问候。”

  其实,袁国光和过云月联系上后,就准备来杭州看望她,但偏偏不巧,袁国光突然骨折了,一进医院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但是这个金秋,78岁的她和85岁的他约好了,两家人一定要在杭州相聚,实现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相约。

  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首席记者 李阳阳 通讯员 杨渐)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