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拍照曝光”非治陋习正招

2013年09月27日 14:52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24日,杭州地铁一号线的九堡站站台上两名女子上演了一场追逐大战。原来一位孕妇在车厢内见一名中年妇女不停吃东西上前劝说,但对方不听,于是她拿起手机拍照想在网上曝光,结果被对方愤怒追打。这与此前武汉地铁“热干面”事件如出一辙,拍照曝光是否妥当再次引起网民热议。(9月26日《北京晨报》)

  地铁进食是陋习,但也仅仅只是陋习。同为乘客,对这些陋习予以劝阻,自是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但若对方不听劝阻,动辄拍照曝光,更像是一种处理的手段,意在“示丑”,有越权的嫌疑。

  众所周知,网上曝光更容易超越行为陋习的范畴,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一方面,网上曝光可能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肖像权;另一方面,网络缺少足够的理性和自净功能,本该是一般的道德评价,经网上传播,很容易演变成人身攻击的无端谩骂,甚至会出现骚扰他人生活的情况。比如,武汉地铁“热干面”事件,有人声称要对其展开人肉搜索。眼见事态发展有恶化趋势,拍照的叶女士拜托各位网友,千万不要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以免对她造成伤害。同时,她还对自己一时冲动公布未经模糊处理的女青年照片表示后悔。

  这些案例表明,私人对陋习拍照曝光,多少都带着暴力要挟的味道,甚至在陋习者的眼里,更像是施以道德“私刑”,把陋习者置于对立面上,容易诱发情绪与行为上的对抗。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共场所“拍照曝光”容易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面对陋习者,其行为应予劝阻,但其尊严与权益同样应该予以足够尊重。而陋习劝而不止,违反规定的,更应依据规定由法定的权力来处理,劝阻者不宜越俎代庖。

  遵守社会公德期待人人参与,但文明素质的培育是系统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公民教育与公共场所的管理要加强,有规定的应加大执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去除文明素质与公共道德上的焦虑感,公民应避免动不动充当公共道德的“侠士”,去苛求他人。对陋习进行劝阻就是胜利,过于强求结果是否劝阻成功,动辄代替道德“审判”,只能事与愿违。(房清江)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