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礼品回收冰火两重天 烟酒遇冷购物卡“受宠”

2013年09月29日 09:59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0)

  以往每逢节日过后,都是礼品和购物卡回收的旺季。今年中秋节后国庆节前,记者走访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多家烟酒超市和各大商超发现,在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的号召下,礼品回收市场呈现一番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景象。

  烟酒回收市场受冲击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的一家烟酒行,询问是否回收烟酒,老板黄先生表示只收中华烟,而且必须是特定产地的。“今年的烟不好卖。”黄先生说。

  在交谈中,黄先生告诉记者,刚开始兴起烟酒回收时,回收的商家一般都有固定的烟酒卖家销货,从中赚取差价,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回收商家加入后,烟酒卖家也开始挑剔:“一般情况下只收好烟,像中华烟,不同产地的口感也不同,上海产的就卖得好。”

  不过对他们冲击最大的还是今年中央颁布的节日公款送礼禁令。

  乌市长江路某烟酒行老板吴先生直言,回收生意从今年春节开始就特别惨淡,周边很多商家都关门不做了,“中秋节我连烟酒回收的牌子都没有挂。”吴先生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乌市几家烟酒行,不止是烟,高档白酒今年同样遇冷。

  乌市友好路一家烟酒行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国家严控三公消费,高档白酒的价格一直在下降,53度的飞天茅台从最高时的2000多元下跌到现在的1200元,回收价则从去年的1000多元跌到700多元,价格持续走低,国庆节后估计还会掉价。有的顾客一听卖不了多少钱,索性留着自己喝。”

  与实体店受到的冲击一样,网上的烟酒回收业务同样在今年遇冷。

  记者联系的多家网络烟酒回收店店主普遍表示回收生意难做。“今年中央下了禁令,谁都不敢收太多货,怕堆在手里卖不出去。”一位姓李的经营者表示。 购物卡回收继续火热

  名烟名酒消费在中央禁令下受到了极大的遏制,但节日送礼的另一位“主角”——购物卡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9月25日下午,在乌市和平北路天百名店门前,三三两两手持收卡名片的人在此徘徊。每个从商场走出的顾客都成为了他们发名片的对象。记者以想卖卡为名与一位孙姓男子交谈起来。

  据孙姓男子介绍,他在此做收卡生意已有4年时间,“生意一直不错”。

  “现在公司里逢年过节都会送购物卡给员工,但大商场的商品一般都很贵,一张千元卡也买不了什么,所以顾客都喜欢找我们换成现金自由支配。”孙姓男子说。

  对于收卡价格,孙姓男子表示,不同商超的购物卡回收价格也不同,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一般商超的100元现金卡94元收,就算是十万八万的卡,也是同等折扣。不同的收卡人可能会有小幅的价格波动。家乐福、好家乡这样的超市卡一般金额不高,因为其中多为小额消费;天百、美美消费水平最高,收卡的金额也最高。”

  据他透露,旺季时收卡人一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淡季时一般只有2000元左右,“不过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工作轻松还能挣到钱,所以我把家里人都发动来做这行生意了。”说着,孙先生给记者指了指同样在周围回收购物卡的人。

  孙先生回收来的卡销售对象往往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很受公司的青睐。在乌鲁木齐市开贸易公司的老板陈庆举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他的公司规模不大,员工只有十多人,没有专门负责行政后勤的人员,所有这方面的工作都得陈庆举自己完成,逢年过节给员工发福利成了他头疼的事。

  “后来,朋友建议我去买卡贩子手里的购物卡发给员工,既不用琢磨发什么福利,还能省钱,一举两得,这些年我都是用这个办法给员工发的福利。”陈庆举说。

  在此想法的影响下,购物卡回收形成了一个怪圈,公司老总购买低价购物卡送给员工,员工再找卡贩子折现,卡贩子再卖给公司老总。

  专家建议持续政策 保持社会风气

  新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富强认为,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名烟名酒回收遇冷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个市场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遇冷也是正常现象。以前名烟名酒和高档礼品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下属单位,现在国家控制奢侈消费,会让高档礼品和烟酒的价格回归市场、回归自然。这些政策对于反腐工作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如果这一政策能够持续下去,让社会保持良好的风气,公共利益就很难变身为个人私利了。”杨富强说。(记者 潘从武 法制网通讯员 高琦)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