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子晚报:对孩子一味奖励 有时会成负能量

2013年10月09日 09:05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儿子上小学后,为了鼓励他好好学习,我像很多家长一样制定了奖励措施,比如考100分,奖励一件小玩具或10元钱;进步很大时,也有奖励。别说,奖励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儿子为了得到奖励,学习的劲头十足。于是,我又用奖励引导孩子做家务,比如洗碗一次1元钱,倒垃圾一次1元钱等。儿子干得不亦乐乎,用挣来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久而久之,我发现儿子比我更善于利用奖励了。一次,儿子在超市里看中一款耐克跑鞋,跟我商量说,要是期末考试进前五名,就买给他。我一看价钱,吓我一跳,980元!这样的价位,对于工薪阶层的我们根本承担不起,于是当场拒绝了。没想到,儿子小嘴一撇,生气地说:“那我不学了,给你考个倒数第一!”当时,我心里猛地一惊,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渐渐意识到奖励不仅有积极的一面,更有可怕的负面性。

  偶然间,我看到一个外国小故事。有位老人很是烦恼,因为一群孩子天天在家门口嬉闹顽皮,吵得他头疼,每次赶走后,过不多久他们又返回。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一天,他给每个孩子1美元,并说自己喜欢热闹,这个作为他们在这里玩耍嬉闹的报酬。孩子们开心极了,于是闹得更欢了。第二天,老人给了他们每人50美分,孩子们撅起了嘴,心想虽然少点,但也还不错,就继续闹腾。第三天,老人给了10美分,结果有一部分孩子不乐意,就离开这里,不再给老人制造热闹。第四天,老人一分没给,孩子们彻底恼了,于是转移阵地。这下老人清静了。

  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却因为奖励的引入,变成了一项被动的任务,当奖励消失,动力亦消去。而学习何尝不是呢?学习本是儿子的分内事,却在我的奖励机制下,给他灌输了一种错觉:我学习好给奖励是应该的,要是不给,或者得不到我想要的奖励,那我干吗还要好好学习?不知不觉中,他竟然把学习当成了一件给我干的事!

  奖励就像一条绳子,拉着孩子往前走,也许刚开始走得快一些,可是一旦绳子断裂或丢掉绳子,那么孩子便立即没了前进的动力。所以,奖励看似是种动力,实际上却是种隐患重重的负能量。而最好的方法则是:以兴趣引导孩子,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做事,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张永华)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