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对白、韩“语录”流行的浅见

2013年10月09日 09:0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白岩松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流行的“白岩松语录”进行了鉴定,发现自己经常“被语录”。比如网传语录说,一些我们援助过的国家,对中国并无好感,还不转不是中国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突然找不到自己。白岩松均表示没说过,对前者的否定更斩钉截铁。这两个例子,分别为白氏当作一“大”一“小”来举例。

  相信每天刷微博、上微信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白岩松“语录”。全国人民时时口诵“语录”,曾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待遇。当其神圣光环渐消之后,白岩松也并不是“享受”这种待遇的第一人,此前最著名的非“韩乔生语录”莫属。说到这里,大家要会心一笑吧?在我自己,每当想到网友总结的“韩乔生定律”,都有些忍俊不禁:韩乔生在解说球赛时,眼睛看着A,脑子里想着B,嘴里说着C,实际指的D,观众以为是E。说得“负面”些,韩氏“语录”的流行,网友有一点儿耍他的意味。韩乔生起初也曾逐条辨正,区别哪些是自己说的,哪些不是,并对未经他同意而出版的《恐韩——韩乔生语录》一书颇有微词;后来大约认识到了其中的娱乐性质,将计就计地来了个大包大揽,你们说是我的,就是我的好了。韩氏的这种达观态度,倒令原本带着些许坏笑看热闹的我们生出几许钦佩了。

  但在白岩松这里显然不同,他是不能不出面“辟谣”。因为韩氏语录纯粹是娱乐性的,大家在以他的名义来寻求某种快慰,而白氏语录则是思想性的体现,往往直面社会问题,尤其是他所说的“大”处,甚至关联到了国家形象。随着网友引用时“自我发挥”越来越多,白岩松应该是“招架不住”了。他说:“网上喜欢去掉前言后语、曲解我的原话。比如这句——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讲真话比较容易,可我们正好相反,讲假话很容易,张口就来,天天讲月月讲,脸不红心不跳——我可木有这么讲。”当然了,这句话是否出自白氏本人亦要存疑,但假作真时真亦假,足以说明辟谣的必要。《战国策·秦策》载,“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别人跑来告诉曾妈妈,你儿子杀人了!曾妈妈始而淡定得很,一句“吾子不杀人”,便“织自若”。相继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等到第三次的时候,老人家害怕了,“投杼逾墙而走”。这故事说明什么,前人已经总结了:“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白岩松当下的状况,正类乎此。设身处地,人家能不推却网友慷慨奉送的“版权”吗?

  我非常欣赏白岩松语言风格的犀利一面,他能够做到在可表达的空间内让人痛快淋漓一番。他周六晚上主持的《新闻周刊》,我基本上是每期必看;如果某次换了主持人,甚至还非常失望。我并无根据地相信,与诸多“传声筒”式的主持人不同,那些一针见血的精当点评并非他的团队的准备,而径直出自其本人之口。《新闻周刊》是一周新闻的汇总,尽管对那些都已经熟悉,有些还写过文章已见诸报端,但还是想听听白岩松怎么说,进而感叹只有白岩松才这么说,才敢这么说。

  白、韩“语录”的出现均非偶然,浅层次的娱乐与深层次的思考,为社会不同层次的人们所需。托名白岩松,未必是谁要单纯地博取点击量,该是思想表达的一种吧。不过,这个时候,“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好,从爱护白岩松的角度出发也该如此。(潮 白)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