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车主水淹座位不肯弃车 被交警解救后车被淹没

2013年10月09日 15:51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被淹没的涵洞。记者 李静 摄

  连续两日的持续强降雨,使得苏州市多处路段形成积水。

  昨日上午11时,限高2.2米的苏州跨塘双马街铁路涵洞淹没在积水中。就在数米的积水下,一辆误入涵洞的红色奇瑞面包车被困十余个小时。为了守住自己的爱车,眼看着积水水位一点一点上涨,只能站在副驾驶座位上向外求救的车主却执意不肯弃车逃命。幸运的是,热心民警不顾生命危险,趟入水中最终将其背走。车主被救起数十分钟后,整个涵洞就被完全淹没。这个事件让苏州人感受到正能量的同时,也在当地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与财产孰轻孰重的大讨论。

  车被淹车主却不肯弃车

  7日19点45分,苏州工业园区跨塘交警中队接到求助电话,称有人被困在双马街的铁路涵洞下,随行车辆由于深陷积水中,无法正常行驶,指导员尹益华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同事赶往事发现场准备救助。

  民警们发现在涵洞的最低处,一辆红色面包车被积水严严实实地遮住了车门,由于车内外压力差巨大,车门无法打开,车内的积水已漫过了坐椅,而惊惶不安的车主徐女士双脚站在副驾驶座上求救。

  由于车主在进入涵洞前就将车窗处于打开状态,车主可从车窗逃生。眼看着水就要没过车窗了,为了守住爱车,车主说什么都不肯从车窗里出来,希望赶来的施救人员用救援吊车将车和她一起拖走。

  交警跳入水中背走车主

  生命和财产哪个重要?由于涵洞中积水倒灌速度很快,一分一秒的耽搁都可能给车主带来生命危险。想到这些,尹益华迅速跳入凉凉的且已齐腰的积水中,并指挥4个辅警人员迅速到涵洞入口处做好禁入的警示标志,以免其他车辆再次误入。

  在对车主徐女士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她终于同意从车窗爬出,跟着尹益华先走出涵洞。没想到,刚迈出一只脚,徐女士大呼一声水太冰,无法前行。眼看着积水不断上涨,尹益华二话不说,背起从车厢里钻出来的徐女士,趟着已经到达腰部以上的积水,将她送到涵洞对岸的家中。

  几十分钟后涵洞完全被淹

  记者昨日上午在事发现场看到,整体长约五六百米的该铁路涵洞由于南北两侧均为斜坡,呈漏斗形,因此,雨水顺着两侧的斜坡灌入涵洞内,涵洞内虽有泵站等排水设施,但仍无法有效阻挡暴雨的灌入,限高2.2米的涵洞已被完全淹没。

  想起前一晚的遭遇,车主徐女士见到记者时依然惊魂不安。“就在我打电话报警的短短几分钟里,积水逐渐没过我的车门。好在民警几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并将我背走,真的非常感谢他。我被救出仅仅几十分钟,涵洞就被淹没了。要不是尹指导员,我连命都没了。”

  尹益华二话不说跳入冰凉的水中救人的事迹,在当地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封其为正能量使者。昨日记者见到尹益华时,他谦虚地表示,由于自己会游泳,救人时积水又没有将涵洞淹没,因此做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多数网友认为应“保命”

  此事发生后,苏州当地论坛上也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与财产孰轻孰重的讨论。

  多数网友表示,在徐女士所处的这种境况中,应毫不犹豫地舍弃身外之物,以求保全自己的生命,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专家指出,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宁可“弃车保命”。

  遭遇暴雨如何行车才安全?

  首先打开车灯,需要时打开双跳灯,握好方向盘,小心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

  如果遇到积水路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经过积水路段时,要采用挂低挡、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并避免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涌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此外,雨天开车涉水时,车牌很容易掉落。汽修师傅表示,车牌掉落基本是由于车辆在水位较高处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过大,与车子往前行驶时的动力产生反作用,车牌被挤压而脱落。另外,车牌安装时间较久,螺丝老化、松动,也容易引起车牌脱落。汽修师傅建议,应将车牌多安装几个螺丝固定,最好再装上托牌架。新车安装车牌使用的是专用“固封螺丝”,前面有螺母,后面有“固封帽”,可将车牌与保险杠紧密连为一体,能承受较大的外力。 (周哲 整理)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