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次在原产地以外放飞“国宝”朱鹮

2013年10月10日 18: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信阳10月10日电 (记者 李贵刚)随着网笼缓缓打开,34只“国宝”朱鹮10日展翅飞向大自然,开始了野外生存。据知,这也是中国在原产地以外的首次放飞,标志着中国拯救濒危物种迈入新阶段。

  朱鹮又称朱鹭,喜在滩涂、水田中觅食小鱼小虾和泥鳅,夜宿高大的乔木,不迁徙,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朱鹮裸露的脸颊呈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因外表优雅美丽,被誉为“吉祥之鸟”和“东方瑰宝”。朱鹮数量极为稀少,濒危程度甚于大熊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级珍禽。

  当日放归大自然的34只朱鹮均来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一负责人祝文平介绍称,为确保朱鹮能够尽快适应大自然的生存环境,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基地2012年专门建设了一个2850平方米的朱鹮野化大网笼,网笼内模拟了朱鹮野外生存的环境,设置了池塘、沼泽、河流等。

  “今年3月保护区选择了34只身体健壮、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朱鹮放入大网笼,开展了觅食、飞翔、繁殖和疫病抵御能力等方面的野化训练。”祝文平介绍说,“34只朱鹮适应性较好,各种训练进展顺利,具备了放飞条件和要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陆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世界朱鹮均由陕西省洋县发现的7只朱鹮繁育而来,故陕西被认为是朱鹮的原产地。此次野化放飞是在不同水系、不同山脉的原产地之外展开的,不仅扩大了朱鹮野外种群分布范围,也为中国在原产地之外开展朱鹮野化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国际组织关注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抢救保护,中国朱鹮保护取得重大成绩,朱鹮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2000余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000只。

  陆军表示,朱鹮数量增加和人工繁育水平的提高,为今后野驯放飞试验和最终恢复其候鸟特性奠定了基础。“其实,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总面积4.68万公顷,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95种,被誉为“鸟类乐园”。国家林业局2007年把17只朱鹮调到蕫寨保护区,几年来,在专业技术和工作人员辛勤努力下,截至目前,朱鹮数量已达到128只。(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