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云南省委书记狠批昆明大拆大建 短命建筑成城市之痛(3)

2013年10月11日 10:3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多措并举打造“百年建筑”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一些专家担忧,除了大城市,当前中小城市盲目建设的低品位、低质量的“短命建筑”也有可能不断增多。“建筑短命”现象违背城市发展规律,没有文化积淀的钢铁水泥森林式城市,难以充分体现城市价值。政府在地价升值、发展经济方面获益,但在文化、历史、民意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也存在隐形损失。

  根据专家测算,如果合理规划,有效提升建筑使用年限,每年可节约数百亿元资金,减少大量建筑垃圾、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现在,我国建筑技术日臻成熟、现代化,未来因建筑质量低劣而短命的建筑可能只是极少数,当务之急是处理好发展速度、规模和合理科学规划的关系,克服地方政府仅注重解决城市暂时困难而忽视未来长远发展的弊病,尽量避免走弯路。

  强化监管,增强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延续性和执行力,重大工程随意拆建造成严重浪费,应严肃问责。“当前,短命建筑产生后,无人调查和问责,也纵容了此类现象多发。”潘家华说,房子是谁规划的?花了财政多少钱?为何要拆?拆了以后干什么?如果对每个大型建筑来龙去脉都搞清楚,建设和拆除都有透明程序,都要明确责任,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的浪费。

  提高建筑规划的透明度,让公众参与决策,遏制拆建的随意性。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探索了设立意见箱和电子信箱、邀请市民参加有关展示会、评审会、论证会或听证会等活动,或聘请市民为城市规划监督员。未来,还应建立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公众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记者齐雷杰、袁雪莲)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