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金周旅游仍有不文明行为上演 乱扔杂物我行我素

2013年10月12日 05:2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图①: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游客体验农家乐。

  张耀华摄

  图②:公安边防和义工清洁海域。

  图③:旅客自觉排队进站。

  图④:北京故宫内吸烟的游客。

  图⑤:游客攀爬景区龙虾雕塑。

  图⑥:郑州动物园内垃圾遍地。

  图⑦:长城环卫工运送垃圾。

  图⑧:亓连关长城上的涂鸦。

  今年以来,旅游文明引发关注。国家大力倡导,旅行社和景区加强规范,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已成全民共识。十一长假中,旅游文明情况是否有改观?哪些不文明行为还在“上演”?

  十一出游 你文明吗

  本报记者 沈文敏 周亚军 叶琦 葛瑜玮 方莹馨 人民网记者 李慧

  总体情况

  今年十一,是新《旅游法》实施后的第一个长假,新《旅游法》对游客文明行为做出了规定,各景点和旅行社也都加强了对旅游文明的提示和监督。据不少景区负责人透露,今年十一,游客行为有明显改观。

  山西皇城相府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马路军说:“不文明行为比以前少多了,在景点乱涂写、乱刻画的现在基本没了。”

  安徽省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声喧哗和乱丢垃圾等现象比往常要少了许多。”

  漓江竹筏漂流是每个到桂林阳朔县的游客不容错过的体验,十一期间,虽然江面千帆竞发,但却出人意料地有秩序。船夫提醒每个游客穿上救生衣后再出发,游客们也都非常配合。

  在香港尖沙咀的名牌店外,内地游客排队等候购物,很有秩序;在铜锣湾,不少内地游客整理行李都尽量靠边站,不妨碍其他行人。不少香港市民都表示,大部分内地游客在香港很文明。

  个别现象

  灌木丛里冒烟了

  “禁止吸烟”禁不住

  “妈妈,那里冒烟,着火了!”一名小学生指着北京圆明园里一处灌木丛喊道。小学生的妈妈孟女士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把还未熄灭的烟头扔进灌木丛,烟火还在燃烧,周边的草木岌岌可危。

  孟女士想到秋天是火灾高发时节,赶紧打开矿泉水瓶,把灌木丛里的烟头浇灭。

  目前很多景区里都明令禁止吸烟,“请勿吸烟”的标识也随处可见,但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人仍不在少数。

  “现在来黄山游客素质较以往明显好了很多,但是也有折树枝当拐杖的,有乱扔垃圾的,尤其是随意吸烟的较多,秋干防火,景区内有135位防火队员分布在不同路段,每人负责大约2公里,遇到不在指定区域内吸烟的就上前劝阻。”天海管理区的汪传友说。

  成吨成吨的垃圾

  乱扔杂物我行我素

  记者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十一黄金周七天,黄山风景区共外运处理了126.4吨垃圾,比去年有所减少。环卫工郑永利说,今年景区提倡自带垃圾下山,不少游客自觉将果皮、食品包装袋带下山,但是也有游客不顾提醒,仍乱扔垃圾,尤其是瓜子壳、口香糖,还有塑料袋,有风的时候,塑料袋会被吹到山谷里,放绳工就要到悬崖峭壁去捡。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2辆清扫车和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30分钟才将垃圾全部清除。

  “10分钟的路走了一小时”

  不文明自驾成了黑镜头

  自驾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

  10月2日,太原市民王小飞和家人从省城出发,上高速,驾车南行,奔着壮观的壶口瀑布兴奋启程。

  谁料,一路上接二连三车祸不断,一家子看着“高速路跟碰碰车游乐场一样”,兴致大减。好不容易,瞅见壶口瀑布大标志牌,一家人精神又抖擞起来。

  没承想,游客的不文明驾车——逆行、抢道、夹塞,把景区出入口通道变成了停车场,堵得水泄不通。小飞说:“原本十分钟的路,我们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算进了景区。”

  安徽自驾游联盟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自驾过程中,常发生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尤其是细小的垃圾。“多数游客选择露营,露营地基本是户外线路上形成的自然营地。景区内有环卫工人为游客乱扔垃圾的行为‘扫尾’,而自然营地没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休闲度假受惊扰

  旅行途中杂音多

  来自北京的杨先生在十一期间去海南休闲度假,但没想到,一路上小状况不断。

  在飞往海口的航班上,有一位中年男子一坐下来就换上从宾馆里拿的拖鞋,并把脱下的球鞋放在座位前。空乘人员提醒这位男子:“您坐的是紧急出口的位置,是不允许放障碍物的。”男子不听,空乘人员没办法,只好让他把球鞋放到座位下面,这个男子非常不耐烦地回了句:“你有完没完!”飞机起飞后,他又把脚架到过道中间,开始呼呼大睡,挡住了来往乘客上洗手间,杨先生示意让他把脚抬起来,他还一脸不高兴,嘴里不停发出嘟嘟囔囔的抱怨声。

  到了亚龙湾,杨先生入住一早预订的亚龙湾海景国际酒店。早上7点多就被楼上的锤击声吵醒。打电话向酒店前台反映,工作人员回应是酒店在装修。打了几遍电话后,装修声才停止。好不容易再次入睡,9点多,锤击声又响起,而且这次变成了大锤。杨先生再次打电话给前台提出换房,酒店的回复是:“整个酒店都能听到装修声,不能换房。”

  扔水瓶向狮子“宣战”

  动物很“受伤”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苦了景区也苦了动物。

  在网友爆料最集中的上海动物园狮虎区,记者看到狮子山下至少有上百个矿泉水瓶,还有游客鼓励孩子向狮子扔瓶“宣战”,“看它有没有反应”。同样在半开放的小浣熊馆、天鹅湖,塑料袋和饮料瓶比比皆是,而动物们越是木然,游客就越来劲,有的干脆让孩子站在围栏上向动物嚷嚷发威。

  据园方介绍,国庆期间,他们特别增派了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及时劝阻此类既不文明又危险的举动,却常常得到“关你什么事”的回应。对此,园方十分无奈,因为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通过增加清扫频次的方式巡查。由于动物吞食塑料等异物后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因此园方希望游客“高抬贵手”。

  在海南三亚,还有游客第一次尝试潜水,结果潜水教练态度非常恶劣,硬把游客的头往水里按。还有潜水的游客在海里拿贝壳抠珊瑚。

  十一期间,因游客违反规定开闪光灯拍照,柳州市动物园水族馆内的海洋生物受到强烈惊扰,几天时间死了100多尾热带鱼,损失近6万元。闪光灯破坏了水族馆模拟的深海环境,鱼儿无法承受这样的“光污染”。水族馆内贴有“请勿开闪光灯拍照”的提示,工作人员也会提醒,但收效甚微。

  玩水溅路人一身水

  大吵大闹不顾他人感受

  位于香港九龙湾展贸中心的商场,十一期间到处可见内地游客。

  “妈!”咖啡厅里的平静突然被女生的尖叫打破。众人不知所措之际,突然又传来第二次尖叫。女孩子和妈妈一前一后慢慢走出咖啡厅,留下一群吓呆了、看傻了的路人,一阵莫名。

  在安静的咖啡店里突然惊声尖叫,在点餐台前插队,在商场大厅里蹲着吃东西……这些行为,让其他人皱起眉头,很不舒服。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吵大闹,究其原因,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三亚的海滩上,看到很多游客玩水玩得太嗨,有些游客路过,也会被玩水游客撩出的水弄湿。“玩水虽然很尽兴,但是也要顾及路人的感受。”还有游客在沙滩上走了一圈,脚上沾满了沙子,然后又往泳池里踩,“其实泳池边有专门的小池子供游人进泳池前洗洗脚,但有些游客就是怕麻烦,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直接往泳池里踩,弄得泳池很脏,这也是对其他游泳者的不尊重。”

  各地应对

  山西

  “游客的文明举止离不开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备。” 山西皇城相府景区负责人苗小留说,为了方便游客,景区增添200多个临时垃圾桶;为提升服务水平,人手增加两倍,并在国庆前进行了多次培训,要求工作人员把游客当上帝,急游客所急;为解决停车位少的问题,在三个景点疏导游客,达到了预期效果。

  山西省旅游管理部门也没闲着——在全省开展文明旅游公益宣传活动,通过网络、LED屏、报刊等进行宣传;向旅游企业和游客发放了10万份文明旅游宣传手册,印制了5万份致赴台游客的信,引导游客遵守公德、文明出游;行业旅游餐饮开展“光盘行动”,向游客推出符合节约理念的菜品,鼓励顾客打包剩菜,推行“文明餐桌”行动。

  此外,旅游管理部门还要求各景区设立公告、提示牌,并且要求旅行社和导游将文明出行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及时提醒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

  安徽

  黄山风景区160.6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内,有60块文明旅游提示牌。“十一”黄金周期间,黄山风景区内的19块LED电子屏滚动播放“身在风景间,沿途莫吸烟”、“人品山美景,山阅人文明”等温馨提示。

  “十一”黄金周前,黄山风景区发起“文明旅途,黄山‘游’礼,邀您同行”主题微博有奖接力活动,倡议以环保、健康、文明的方式出游。

  九华山开展了文明旅游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向游客解释文明行为规范,劝阻不文明行为。志愿服务活动在10月1日—7日持续开展,共设5个服务站点,参与志愿者50余名,发放《旅游法》宣传册200余份,发放九华山文明委编印的《文明礼仪知识》读本500余份。另外,“十一”期间,所有带团的景区导游员及讲解员都要佩戴“文明使者”标识。

  上海

  针对游客的不文明举止,上海加大文明出游的宣传力度。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新民晚报、旅游时报共同发起了“晒晒旅途中的99个瞬间”主题活动。活动邀请广大网友通过原创并@乐游上海、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微人物】表现节假日中坚守在工作岗位,为游客服务的各类工作、服务人员;【微感动】表现旅途中令人感动、值得发扬的行为;【微礼仪】纠正旅途中不文明的行为现象。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上海铁路局组织上海站等重点站车职工、志愿者向旅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海报、宣传折页。坚持每天向社会发布客运服务信息。同时联合铁路公安部门,开展整治无票乘车专项行动。

  上海旅游企业把文明旅游宣传列为游客出游前的必修课。上海锦江旅游副总经理董明介绍,游客在了解锦江出境游产品时,柜台专员就会告知文明旅游事项和目的地风俗习惯,相关内容还会在旅游团行前说明会上进行强调和解释。

  专家观点

  黄金周期间游客数量庞大,不文明行为众多,给管理执行带来巨大难度,难以做到针对性。而类似随地吐痰、插队等生活细节,法律能否有效管治,在法律界内仍没有定论。

  《旅游法》从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有效,但很多与旅游文明有关的细节其实都是生活细节、理解方面的问题,想要真正改变内地游客的出游素质,可能还要从教育入手。

  ——香港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付华伶

  现在不文明行为涉及很多层面,如道德层面、行政规定层面、法律层面等。《旅游法》的出台提出了很好的要求,但关键在实施。通过适应性地梳理及修改相关法律规定,不断完善细则。既要有长效机制,也要有从近期治标来讲的强制性措施。

  ——刘思敏博士(人民网强国论坛提供)

  文明是需要长时间养成的,要从学校抓起,把关于旅游休闲的教育引入学校、课堂,并且借助于休闲教育、旅游教育,传递给学生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殷敏(人民网强国论坛提供)

  景区也要做到疏堵结合,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便捷的服务,同时相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及时提出制止,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要提前准备好交通预案、人流控制预案、应急分队的建立等等。

  ——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任雷涛(人民网强国论坛提供)

  网友支招

  “文明行为应从小培养,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应首先做到文明。”

  ——人民网网友“清水_93252”

  “旅游部门应建立旅游文明教育考核制度,对旅行社履行教育游客职责实施管理和考核。”

  ——人民网网友“易秋456248”

  “对不文明行为,堵不如导。例如,武汉黄鹤楼为了防止游客乱涂乱画,设立了3块专门的电子涂鸦墙,在电子涂鸦墙上,游客不仅可以查看景区介绍,还可以在‘题字区’任意涂鸦,然后保存查看结果。黄金周期间,17万游客再无一例乱涂乱画。这样的做法值得其他景区借鉴。”

  ——人民网网友“cosplay”

  少数民族风俗

  回族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回族人尊敬长者,禁止居室里面放猪皮、猪鬃等制品。忌用左手递送物品。茶叶和红糖是回族人的节日佳品。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禁止抽烟、喝酒,在谈话中忌带“猪”字或同音字。

  彝族

  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

  傣族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佤族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女性不准乱抓男性头发,男性不能触碰女性的脚。

  苗族

  做客时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忌跨小孩头顶。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

  哈萨克族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喝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忌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

  瑶族

  进入瑶族人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羌族

  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脚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布依族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本报记者邓圩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方莹馨 本版制图:蔡华伟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资料整理:侯云晨

【编辑:卢岩】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