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级速录人才缺口大全国仅5000人 月入万元有股权

2013年10月16日 10:30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月入万元,出入各类高级别会议,全国的高层次竞争对手仅以千计……近年来,“指下流金”的速录人才正因其紧俏和岗位重要越来越引人关注。10月15日至17日,全国院校文秘速录教学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院校和机构的速录专家,就速录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讨

  抢手:高层次速录人才全国仅5000人

  一个人电脑打字的速度有多快?普通人为每分钟几十个字,而一名高级速录师的入门成绩为220字/分钟,顶尖人才的速度可达到普通人的10倍——600字/分钟。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教育中心主任阮夙岚告诉记者,正因为技艺特殊,速录人才在司法系统、各类会议和企业中正担任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给习近平讲话做速录的,就是我们广西本土的速录师。”广西速记速录协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电脑速录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20年,近年来,由于会展行业的发展,以及大中型企业对会务效率提升的渴望,对速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么说吧,高级速录师全国约5000人,但每年的人才缺口至少是10倍之多。”记者了解到,在我区范围内,速录人才人数就更少,广西速记速录协会会员只有约千人,速录师(速录的中层次人才)不足百人,高级速录师只有区区4人。正因为人才缺口大,企业招不到人,常“被迫”降低入职门槛。阮夙岚举例说,在一家大型央企总裁办担任文秘速录工作的是一名高级速录师,本科学历,是该企业文职人员中“学历最低的人”。

  人才需求与供应之间“剪刀差”,让不少院校在这里看到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渠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大中专院校开办了相关专业,在广西引入速录课程的院校有12所。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严金才说,与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相比,速录是个“看得见的技能”,就业时,能使毕业生瞬间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区别”开来。

  瓶颈:“金饭碗”并非人人都能端好

  据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速录人才全国的平均月薪为:入职约3000元,工作一段时间达到5000元左右,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以及一些大型民企和央企,则开出了年薪10万元、有股权等诱人条件。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好薪酬,入行新手需要经历痛苦的积累提升期。”广西籍高级速录师小江告诉记者,六七年前,在她到外省读高职院校的时候,家人觉得这个行业“有搞”,建议她自费到当地的培训机构学习。“一年学费7000元,练习的时候非常枯燥。”小江坦言,如果不是为了“对得起那7000元”,她早就放弃了。大学毕业后,小江到广东一家会议速录服务公司打工,刚入行的她马上感受到,速录这碗饭并不那么好吃。培训考证的时候,速录的内容是匀速的,但到了真实的会议环境中,讲话的语速不一样,有的内容还有专业性,“听不懂就记不下来,别人不可能为你重复”。速录公司会按速录人才的能力派活,个人的薪酬又与会议量挂钩,小江说,在入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薪水都养活不了自己。

  如今,小江在速录文秘行业呆了三四年,也获得了高级速录师资质,在广东的薪水只是比普通白领略高。大约两年前,小江到南宁从事速录行业,经常为大型会议提供速录服务,平时还做与速录有关的一些兼职,月收入不定,有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肩。

  “速录是技术,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速录文秘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阮夙岚说,速录人才就业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到专业的会议速录服务公司,为大型会务提供服务;二是以“文秘”的身份入职政府和企业;三是司法系统传统的书记员。不论哪一种,光“打字快”是不够的,“做天文学的会议速录,要对各种行星或天文现象有了解,不然那些专业术语听不懂,也打不出”;到企业当秘书,还要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果学历层次有限,行业积累得少,也难达到入职的标准。据介绍,该行业存在一现状:一边是用人单位需求旺盛,而另一边是,真正能达到要求的优秀速录人才很少。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