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化解过剩产能必须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2013年10月17日 08:3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旨在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于违规项目将重拳整治,计划5年时间取得重要进展。《意见》明确指出,要分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此外,确定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8项主要任务,包括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开拓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等。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剩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停滞,更糟糕的是,逼仄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正如要新建房屋先要清拆旧屋,只有市场具有消化产能的能力,产业升级才有空间。《意见》提出的8大任务,无疑都点到了要害,但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不是重点,重点是调控的手段和路径。《意见》确立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基本原则: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尊重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追溯这一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的稳增长政策刺激下的投资过分扩张,导致了产能的供给过度。供给增加,外需减少,一反一正,内部需求又向来是经济短板,自然出现产能过剩。有人说,无论是外需减少还是内需不振,难道我们的企业不能立刻作出反应降低产能吗?这正是产能过剩反映出的实质问题,那就是,现有经济模式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反应相对滞后、迟缓。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驱动模式天然具有增量投资扩张的冲动,加上政绩考核等复杂因素,导致一些项目的投资上马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此外,多级政府与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加剧了地方及部门间的低效重复建设,也带来产能过剩压力。

  之所以强调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正在于此,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低效重复建设,都是对市场嗅觉不灵敏的表现,而解决之道就是重新唤醒经济肌体对市场的敏感度。这就要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消除政府对企业行为的不恰当干预,让企业自主决定是否扩大投资,是否兼并重组,是否淘汰产能。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一旦发挥作用,市场就会慢慢完成产能消化。

  在市场发挥基础作用的同时,政府可以加强其引导作用。市场的自动出清是一个漫长过程,政府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虽不参加游戏过程,但应当强化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尤其应当约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加快市场的出清速率。此外,化解产能过剩和产业转移升级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引导某些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产业和行业在区域内转移,通过转移产业让产品增加生命周期,亦可加快过剩产能的消化。(朱迅垚)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