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锯腿农民阻拦记者调查农村医保:不要管他们的事(4)

2013年10月23日 09:23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资金短缺,农村医疗救助的“软肋”

  医院越好,报销的费用越少。新农合的这一现实,使得合作医疗只能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的看病需求,大病患者的治疗费很难保证:因为越是大病,越需要去新农合无法覆盖的好医院,越是好医院,花费越高,越需要报销。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就是资金短缺。

  面对记者的采访,当地官员们承认他们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他们不想郑艳良这种极端残酷的自救发生在自己辖地;另一方面也认为,媒体关注或许可以解决当下农村医疗救助面临的资金短缺。

  只有患过大病的农村居民,才能真正体会“因病致贫”背后的辛酸。从乡镇医院、县医院、市医院,最终转到省级医院甚至北京的医院,一场大病产生的花销,绝不仅仅是手术台上那一刀或者住院的那几天。花销链再长,依然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报销,报销比例还有严格的限制。

  目前新农合为何无法保障像郑艳良这样的大病患者,摆脱“因病返贫、大病等死”的现状?城乡医疗保障问题专家王震称,当前我国的新农合基金基本是由县级统筹的,这会导致调剂空间狭小、损伤保险的公平性原则等。“一个县就是一个基金盘子”,有的县经济发达,农民参合率较高,有的县因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参合率自然也不高,“参合率越高,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额就越多,具体到每个参合者身上的获益程度,就可能越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以大病保险为主的方式,以农民自愿参加为主。但现实是,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服务发生机率较小,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会降低参保者的预期收益,其结果是健康的青壮年参保者寥寥,而老、弱、病、残等高危人群却非常愿意参加。使得医疗经费入不敷出,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另外,很多人连续三、四年参保,但没享受到大病风险补偿的好处,他们会感觉自己吃了大亏,继续参加新农合的热情会极大的降低。新农合是互助共济制度,对大病的救治帮扶力度并不大。再者,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危险最大的恰恰是普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只报销大病”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不仅无助于抵御常见病,提高农民医疗保健质量,反而容易诱发“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

  郑艳良的幸运,对众多看不起大病的社会底层群体而言,是难以复制也无法复制的。郑艳良幸运的个案,实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幸。当医保资源稀缺时,媒体关注可以弥补,但问题是,“媒体关注”,也同样是稀缺资源。这个硬汉被关注是因为“锯腿”,更多未被关注的人又能如何?我们也微弱的希望,每个极端个案,都能成为推动社会保障的步伐。(央视网记者:关开亮 龚瑛)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