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谁在怕“大V”敲门?

2013年10月23日 13:16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一个出生于1984年的“全媒体记者”,依靠着粗制滥造的假记者证和密录设备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幌子,四处造谣,大肆行骗,并借机敛财,涉案金额竟高达上百万元。一个没有正式单位、没有任何背景的自由职业者,能利用网络负面炒作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一方恶霸”,甚至成了某些企业和政府官员的“座上宾”,听起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在网络舆论大规模发展的今天,一个拥有70万粉丝的“大V”何以具有如此大的能量,让一些党政机关干部、企业高管、社会知名人士纷纷惟其马首是瞻?这其中所引发的探讨和反思,恐怕早已不仅局限于格祺伟的个案了。

  号称“什么事都敢炒,什么钱都敢捞”的格祺伟,凭借自身在网络世界的影响力,一次次进行敲诈勒索,负面炒作越来越肆无忌惮,敲诈的金额越来越大,却屡屡能够成功得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抓住如今网络言论存在的漏洞编造事实,准确地博取了网民的眼球和关注,利用网络敏感事件、热点问题进行炒作,引发广泛转帖和讨论,并以此作为要挟利器;另一方面更是利用了个别干部或企业主“息事宁人”的心理,遇到敲诈勒索时忍气吞声,宁愿花钱消灾也不愿得罪,这在无形中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在公安机关的大力打击之下,格祺伟和他的敲诈团伙最终落网,但难保在其他地区,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格祺伟的存在。类似格祺伟这样的“假记者”“二干部”们之所以存在,除了网络监督管理不完善的客观原因之外,依赖的还有个别当事人在“舆论压力”下的做贼心虚,有猫腻把柄握在人手,面对负面消息无法做到理直气壮,除了息事宁人花钱消灾之外,也再没有其他选择了。(从嘉)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