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州日报:学术造假不能仅靠“退选”揭发

2013年10月25日 11:10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10月23日,2013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教授王牧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正式声明自己申请退出院士增选,并详细解释原因。博文中同时发布王牧此前给中科院数理学部的实名举报信,称其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10月22日《京华时报》(微博))

  论文造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众所周知,由于现行的工资和薪酬分配机制,不仅与那一纸文凭密切相关,更与职称的高低直接挂钩。评职能,论文是一个硬指标。哪怕你是教授级的大腕,也不能特殊。

  尤其是我们国家,为了能够激发起更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研发热情,对于论文发表有着更优厚的待遇。这无疑对于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在“名利”的面前,即使是有着较高素养的教授,也迷失了方向。

  为了能够发表论文,赢得名和利的双丰收,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进入中科院,成为院士,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个别教授失去道德底线,科技精神,采取了造假数据、抄袭别人科技成果的方式来获取名利。

  当然,新闻中被王牧教授实名举报的闻海虎教授是否造假还需要专业机构鉴定。但王牧教授以“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的方式,来提醒科学道德底线的做法,在让人敬佩、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思考。造假论文,难道就这么容易“光明正大”的大行其道?如果,王牧不坚守科学道德,不举报,那么闻海虎的论文问题是不是就没有人发现,那么,他是不是就能借此论文达到自己收获“名利”的目的?

  虽然,论文对于绝大多数普遍人来说,都是天书没人能看懂,真假自然难以分辨。但对于论文审批的机构和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应有人来进行鉴定,不能只看荣誉好的一面,更要坚守诚信、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最大限度的打压假、劣、抄论文生存的空间。而不能光靠教授的良心和科学道德的“自觉”,这种良心发现毕竟不能代替完善制度的有力约束。希望王牧教授的行为,在唤醒科技工作者道德良知的同时,也能惊醒论文鉴定机构的沉睡。(王继凯)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