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提议建下沉式广场作为暴雨期“储水罐”

2013年10月28日 11:21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极端暴雨事件和防洪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召开。国内外多位知名水利、气象专家,防洪减灾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参与了研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水文气象研究院院长林炳章教授也参加了会议。记者在会议间隙对这位“老厦门”进行专访。

  防洪标准早已过时

  “暴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雨落到地上无处可去,那就变成了洪水。”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总署工作了20年的林炳章说,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水土流失堵住雨水下泄通道以及行洪道上违规建设挡住雨水的去路。“今年的余姚、去年的北京,都是因为堵了老天爷的路才遭了灾。”

  林炳章还认为,沿用至今的各城市防汛标准,所依赖的统计基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料,这些标准早就过时了。伴随气候变化,极端干旱和极端洪涝灾害将越来越多,以往也许1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大暴雨,放在今天也许三五年就会出现。

  赞赏“海绵城市”防汛思路

  如何应对日益加重的暴雨威胁呢?林炳章认为,全面提升城市防汛设计标准不太现实,代价太高,管理者应该从科学规划的角度去应对。“譬如,幼儿园、小学就不应该建在容易受淹的低洼地带”。

  对于厦门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设“海绵城市”的防汛思路,林炳章极为赞赏。“在城市建设一些下沉式的广场、下凹的绿地,晴天时可作为休闲、健身场所,当暴雨来袭时,它们就可以起到‘储水罐’的作用。”林炳章认为,这是当今城市应对暴雨袭击的有效措施。 (记者 殷磊 通讯员 帅红)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