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警方将二维码技术用于自行车防盗

2013年10月29日 08:5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南京警方将二维码技术用于自行车防盗
张贴在车身隐蔽处的二维码。
小余取回丢失车辆,满脸欢喜。邢媛媛 摄

  两年在校园里已丢了三辆自行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小余十分郁闷,前阵子,他刚买的第四辆自行车也未能幸免。不过,就在昨天下午,警方将破案成功追回的车辆返还给了小余,小余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不仅如此,发还的车辆上还被贴上一张二维码,里面记录了车主小余的身份,此举便于警方识别和核查可疑人员,为车辆的防盗多了一层保护。

  校园里老丢自行车 警方抓获偷车贼缴获93辆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小余十一回老家过完节,回校一看自己的自行车又丢了,这已是他入学两年来,丢失的第四辆自行车了。“校园那么大,没自行车不方便,可买了车总丢也不行。”小余郁闷极了。有这样烦恼的学生还真不是少数,这个情况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南京警方部署开展“涉车犯罪整治”专项行动,高新公安分局盘城派出所认真梳理了辖区内今年以来的车辆被盗信息,发现自行车盗窃案有数十起。而且所有被盗自行车的车主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在校学生,发生的地点都在校园内。经走访大学保卫部门,警方了解到该校园内学生拥有自行车约万余量,每年被盗的自行车有几百辆。

  针对该情况,民警通过调查,锁定了一个叫“翔子”的年轻男子。“翔子”,居无定居,没有正当职业,常年混迹于信息工程大学内及周边的小旅馆、小饭店,行踪不定,比较神秘,号称“特种兵”。今年10月10日下午,“翔子”窜至一栋教学楼前盗窃一辆蓝色山地车,得手后将车子骑往旧货市场销赃时,被跟踪在后的民警抓获。随后民警在收赃点的仓库内发现了93辆成色较新的各型自行车。

  “翔子”自诩高手,有一手开自行车锁的绝活,他交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盗窃百余辆自行车的事实,并称凭他的“手艺”,利用自制的开锁工具可开学校里80%的自行车锁。他选择下手的主要是未加防盗锁或只安装了简易的链条锁的自行车。对付这种简单防备的车辆,他只要1-2分钟内就能搞定。

  用二维码来给车辆防盗 未来还将进一步改进系统

  昨天下午,南京警方高新分局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举行被盗自行车发还暨拒买赃车签名仪式。93辆被盗车辆都回到了车主手里。不仅如此,每辆车还被贴上了一张二维码。

  记者在发还现场看到,每辆车的车身隐蔽处都贴有豆腐干大小的二维码,用特定软件扫描,就能得知车主的身份等信息。高新分局盘城派出所宋所长介绍:二维码身份识别系统是高新警方针对校园内自行车频繁被盗的情况,联合高校科研人员,共同研发的用来识别自行车车主身份及车辆特征的系统。从昨天开始,警方将在辖区内会同校方,将该“二维码”识别系统张贴在自行车等车身隐蔽处,以备对可疑车辆进行实时核查比对。

  在贴二维码前,警方和校方先搜集学生车主和自行车的信息,再制作成二维码分配给对应车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民警发现可疑情况,只需查验车上二维码上的信息,将骑车人与车主信息进行比对。一旦不符合,就可以对车辆暂扣并进行盘查,从而减少车辆被盗。宋所长表示,校园自行车张贴二维码是第一步,下一步也将逐步推广到辖区内的社区,自行车和电动车都能用,成本一张也就几分钱。

  二维码是贴上去的,那盗贼揭下二维码怎么办?对此,宋所长和开发该项目的王教授解释道:“张贴二维码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会改进系统,一种发展方向是将二维码打进车身,让盗车人无法揭下来,另一种发展方向是利用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在车主钥匙上安装感应芯片。车辆一旦被盗,在没有钥匙的车辆通过小区门卫的感应区时,门卫就会自动报警,从而通知门卫抓住盗车嫌疑人。”

  -链接

  车辆防盗切记“三防”

  昨天,高新警方在校园内招募治安志愿者共80多名,还会同校方举行拒买赃车签名仪式,300余名校园师生在拒买赃车条幅上签名,愿意自觉抵制购买来路不明的车辆。

  近年来,高校校园都是自行车、电动车被盗案件高发,对此,南京警方提醒校园师生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车辆长时间的停放,要放到有人看管的停车场,临时停放一定要上锁;二是自行车锁尽量用质量好的,有条件的自行车、电动车等要锁在车身的防盗架上;三是不要买赃车,这样自己的车辆便多一份安全。(通讯员 宁公宣 扬子晚报记者 邢媛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