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建日报:雾霾之下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2013年10月29日 14:08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国庆黄金周,整个京津冀地区都笼罩在一片昏黄中。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及环境保护部等国家部委举行会议,商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表示将建立协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区域联防联控。

  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说:“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面前,任何一个地区不可能独善其身。”过去靠各地关起门来单打独斗,如今已经行不通了。为了摘掉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帽子,京津冀地区各级政府对治霾不可谓不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治污减排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可雾霾为何依旧卷土重来?

  空气污染不分地界。实验数据显示,区域传输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有“北京的车、天津的油、河北的煤”这个说法。北京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中,区域输送占25%左右,特定气象条件下可能达到40%左右。一位地方环保局负责人曾表示:“仅靠城市自己治理,再达标,周边的风一吹,城市的空气又脏了。”缺乏大区域协调合作,小范围治理很可能是徒劳。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责任。去年12月31日,黄河上游的山西长治发生苯胺泄漏,因事故被瞒报,直到5天后,下游的河北邯郸才知情,这正是缺乏区域联动的结果。和水污染相比,大气污染覆盖区域更广、责任认定更难、治理更为复杂,尤其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其实,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方面,我国已有先例。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晋蒙鲁等六省区市实施联防联控,大气质量创下近10年最好。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长三角联防联控也颇有成效。遗憾的是,这些联防联控在活动结束后不久就基本停止,没能形成常态化机制。即便近两年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区域联防联控仍难突破,原因何在?

  说到底,区域联防联控的背后是地方利益的博弈。有的地方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舍不得放弃高污染产业,也不愿动真格治污。比如,北京周边一些村镇的干部将治理本地污染、区域联控看作是“为北京服务”,甚至产生“我就是要直排,不想帮北京治污”的极端心理。有的地方将相对落后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后,就认为污染与自己无关,一味推卸责任,不愿配合周边地区共同治污。比如北京屡称来自河北、山西的大气污染“管不了”。如果这层利益窗户纸不能捅破,区域联防联控恐怕会沦为空谈。

  区域联防联控还面临不少现实难题,需要进一步克服。比如,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资源共享、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一定难度;由于行政分割,地方环保部门对跨界污染难以有效监督和执法等。

  进入深秋,新一轮治霾攻坚战已经打响。各地既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守土有责,又应改变各自为战的治理思路,加强地区间交流与合作,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好在京津冀、江浙沪等地区都已达成共识。为保障这一机制的常态化、长效化,除了统一行动、同步监测、及时预警,还需统筹兼顾、合理分工,协调好各地区之间的利益,激励各地为了区域共同利益,自觉行动起来。如此,方能共享蓝天白云,共吸清新空气。(郭雯)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