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代办”背后的权力魅影亟待祛除

2013年10月29日 14:59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代办验车,包过”“代发论文,100%录用”“代办二手房低评”……为迎合某些人的“特殊需求”,各类“灰代办”广告频频通过手机短信、路边小卡片、网络等方式进入百姓视野。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灰代办”活跃在各类行业,背后隐藏着不少“暗道”,成为权力寻租的“掮客”,以及违法乱纪的“帮凶”。(新闻详见本报今日18版)

  代办工商执照、代交水电气费、代为车辆年审、代收各种烂帐、代发各种论文、代人道歉……各种“代办”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代办也从个体行业,发展到公司化运营,业务触及社会各个领域。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少,“代办”作为一种便民服务,由第三方提供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确有市场需求,人们按市场规则支付一定费用购买这种服务,原本也合理合法。

  但是,这些年,相当部分“代办”公司已经远远逾越了“提供人力和时间成本”的红线,游走在破坏规则的灰色地带,各种“灰代办”公司与相关职能部门媾和,成为权力寻租的载体,形成了一条条地下利益链,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公平。

  很多人坐火车都有过遭遇“黄牛”的代办经历,尤其是那些热门线路,即便是在最长的预售期,你也很难从窗口等正常渠道买到车票,“黄牛”们却可以,不仅可以搞到票,还可以搞到不同价位的票,满足不同档次的“市场”需求。

  “黄牛”们手中的车票,当然不是起早排队排来的,而是因为火车站“有关系”,从“后台”取来的。这种“关系”作为一种垄断资源,被私下转化成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又被层层输送,层层切割,层层腐败,成为上下皆知又“束手无策”的潜规则。是真的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是谁也不愿意自断财路。

  不仅火车票,在老百姓办理其它很多证件的背后,也同样能看到这种权力的魅影,门难进,脸难看是小事,办证人员交代不清,让你来回折腾就够你“喝上一壶”的。不久前,央视曝光的河北小伙往返6次多跑3000多公里办护照,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不是在炫耀权力,玩弄百姓,又是什么?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催生了各种“代办”热,人们才宁愿多花点钱,少跑点冤枉路,不愿进职能部门那扇门,懒得看办事人员那张脸,不愿相信明规则,反过来相信潜规则,找人“代办”,明知存在权力寻租,却又奈何不得!

  “灰代办”已经成为腐败社会肌体的病毒,各种非法中介已经成为部分权力部门的“朋党”,破坏性是严重的。这种病毒不断复制,会极大伤害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使人们不再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托关系,走后门,寻捷径,这种“保护伞”意识,从长远来看,必然深深伤害社会风气。

  “灰代办”如今已经广泛介入行政审批、银行、财税、司法、建筑等领域,用金钱作为诱饵拉拢官员,或与部分公务人员沆瀣一气,操控垄断资源,权力变现。成为腐败蔓延的重要推手,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这背后的重重黑幕亟待撕开。

  社会既要鼓励正规的“代办”公司通过合法规范渠道发挥便民作用,更要从根本上消除“灰代办”“黑代办”病毒,不仅要挖出背后的利益链,还要从体制、机制、法律等手段入手,规范行业体系,完善行业规则,尤其要严格限制公权力,让其在阳光下运行。(重庆晨报评论员 王方杰)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