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米片”亮相中国智慧城市年会 让科技引领生活

2013年10月30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易米片”亮相中国智慧城市年会让科技引领生活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10月30日至31日,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在北京举行。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等大量的创新科技亮相,手机电子名片“易米片”不仅布台展出,还为此次会议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理解的智慧城市,就是指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的信息高效便捷传递和沟通”,北京米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洋表示,具有资讯、位置、商品和服务、公共服务、视讯等“设施”的智慧社区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汪洋介绍说,“易米片”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其可将人们交换来的传统纸质名片进行拍照、识别后,转换为电子名片(即米片),米片上的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等元素均可点击激活,直接点击即可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发送邮件或查询地址。人称“活名片”,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如若事先制作好电子名片的话,人们还可以轻松进行电子交换,就不会遇到外出忘带名片的尴尬了。而且,交换电子名片的方式也非常简易,可以摇一摇手机交换、点击一键交换、二维码扫描交换,还可以通过输入对方的手机号、邮箱或账号快速交换。一会儿工夫,记者与汪洋就完成了电子名片的交换。

  而在汪洋看来,这只是“易米片”的基本功能,其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米片群”。

  “易米片用户不仅可以按单位、部门组成群,而且可以自发邀请组建各种商务社交群,在群里可以通过即时消息相互沟通,还可以张贴公告或共享文档。”汪洋介绍说, 同时,“易米片”与智慧城市物联网系统互通,让智慧城市无处不在,这与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的理念非常契合。

  “易米片”的“智慧社区”功能极具应用价值。

  此次大会,“易米片”就极大地方便了与会展商。为扩大展出效果,以前展商要带来大量的纸质名片,以应对大量的观众和投资者。此次,他们只需将自己的纸质名片交给米时科技工作人员制作成“易米片”,同时生成二维码图张贴在展台旁边。而感兴趣的观众只需举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轻松获取到了展商的电子名片。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间,所有关注某家展商的观众,已在该展商的电子名片管理后台围成一个群,展商可向群内随时发布问候信息和产品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展商和观众之间的商务交流。

  “米片群”的功能不仅限于会展场合,同样适用于政府、企业、园区、社区、社团等各种组织。按照汪洋的说法,那就是,可跨各种手机平台的“易米片”将提供全天候贴身在线服务,成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工具,而“易米片”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

  在智慧政务方面,政府部门以电子名片作为入口,以米片群应用来加强基础数据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比如工商部门通过在易米片系统与辖区各类服务对象组成相应的米片群,通过米片群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和交流,完成各种类型的工商服务,并方便客户在线咨询、建议和交流。比如园区政务部门可以通过米片群提供集中服务、快速响应问题、实现资源统配、提升运转效率。

  在智慧商务方面,易米片产品和服务平台可以将城市内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集中分类管理,方便用户检索查询和订购服务,同时提供定位信息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能够方便获取周边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并通过易米片系统实时和商家进行交流,让用户按需购买,随时解决百姓实际问题。

  在智慧民生方面,易米片通过整合通信网和物联网信息数据,形成综合服务平台,实时、便捷、贴身地为广大老百姓提供衣食住行等各类民生服务,如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医疗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城市中智慧民生的效果。以医疗为例,易米片提供的物联网接口可以方便医疗机构远程获取病患的即时身体状况,方便远程就诊和照顾病患,让医疗服务真正无处不在。

  “科技引领生活,易米片助力人与智慧城市融为一体。”汪洋对易米片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前景颇有信心。(完)

【编辑:程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