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崖塌方沟底散落木化石 为研究古代气候提供依据

2013年11月05日 13:08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发现的木化石

  本报延安讯 连日来,不断有黄陵县群众向记者反映,在他们村子后面的大山里发现了许多“石头树”。记者在昨日的采访中发现,这些被当地老乡当成“石头树”的东西,其实是一些木化石。当地文物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木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当地远古时期的地貌及气候特征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塌方后沟底散落木化石

  “这山里边的岩石上都有石头树,全部长在岩石里,大小不一。”昨日上午,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黄陵县店头镇腰坪社区。在一个叫洪家院子的村子里,一姓徐的老乡介绍说,半个多月前他们村子里的几位村民去山里面采橡树豆,在山沟最深处的一个已经坍塌的山崖下,见到了这些变成石头的树。

  “岩石塌方后这些石头树才露出来了,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些怪东西。”徐姓老乡介绍说,以前他们也经常去山里面,但是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些“石头树”,现在看到这些东西,觉得很稀奇。

  在老乡的指引下,记者沿着一条狭长十余里的山沟,在那里见到了一些被老乡称为“石头树”的木化石。这些大小不一的木化石看上去和树木没什么两样,但是用手去搬动,其却如石头般沉重。仔细看这些木化石,不仅树纹纹理清晰可见,其颜色也各不一样,有些呈米黄色,有些呈淡黑色,还有的呈现为褐红色。

  “这些全是上边岩石塌下来后散落到沟底的,上面的山崖上还有,方圆几公里都有。”徐姓老乡说,这些木化石的出现,说明了他们哪里一带的地质很特别,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木化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为研究古代气候提供依据

  为了弄清楚这些木化石的成因以及存在的意义,记者采访到了黄帝陵管理局文管所的兰景明。据介绍说,木化石的成因一般都在几百万年以前甚至一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变迁,许多远古树木被深埋在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石化后形成。在黄陵县境内发现木化石,说明在远古时候,这里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存在。

  “这些木化石的出现,在气候和地质研究中也具有积极的因素。”兰景明最后说,这些木化石的出现,为研究我国西北部,特别是陕北地区远古时期气候的变化,地质的成因以及山脉的形成等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相关链接

  解读木化石

  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质地呈现玉石质感,又称为树化玉。

  木化石的观赏价值,可根据适用于观赏石评价的“质(品质)、色(颜色)、形(形状)、纹(花纹)、体(整体造型)”五项价值指标来鉴赏和评价。一般认为,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带虫化石的木化石,其次是树枝形、树节形、树瘤形的木化石。能反映出树木种类、树皮、树枝、树节、树瘤、年轮、虫洞和材质,并能对收藏者个人产生视觉、审美、感性和悟性方面共鸣的木化石,就是较好的木化石。(文/图 记者 雷鸣)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