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分钟性教育”走红网络 专家吁课堂教育勿滞后

2013年11月05日 16:4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 《一分钟性教育》用绘图的方式告诉孩子“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不能让人碰”,“不要让任何人把任何东西戳到你身上”,“受精和打针差不多” 视频截图

  《一分钟性教育——给未成年人看的小电影》系列短片最近在网上蹿红。脚本诙谐幽默,看似轻松的台词,却将复杂的性知识说得简单易懂。然而,与网络反响热烈不同的是,教育专家则更倾向于通过审慎和严谨的课堂主渠道,去完成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

  受精好比“打针”

  “如果今后还有孩子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家长既不用说‘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之类的尴尬谎言,也不必欲言又止地说‘是父母爱的结晶’,完全可以叫孩子们‘自己去看短片’。”这是网友看了这部系列性教育短片后上传的留言。片子以动漫形式,逐个讲述了不少深奥的性知识。比如,在讲到“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老话题时,首先否定了“爱情结晶”、“垃圾桶里捡来的”等答案,明确告诉孩子,人是哺乳动物,不是物理学上的晶体,所以不是什么“结晶”而是“受精”的结果。那么,孩子们接下去肯定会问,受精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精子又是怎么钻进卵子里去的呢?对此,动画片采用“医院打针”的比喻,将道理讲得入情入理:“针头戳一下,药水推进去,过程差不多。”还顺便给出了“受精会不会像打针一样疼?多少会疼那么一下的”的问答,由此进行话题转换,引申出孩子应当孝顺妈妈的道理。

  哪些地方不让碰

  这部系列短片是由几名年轻网民原创的,回答的都是一些存在于孩子们与家长、老师间的敏感问题,也是一些平时大人羞于启齿的问题,而且都还讲得恰到好处。

  比如,片中针对“未成年人如何防止性骚扰”的话题,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告诉小朋友,背心裤衩遮盖起来的地方都不能给别人碰,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也不管对方是男是女,如果发生了,不要为他们保密,爸妈一定会保护你。这些严肃的“说教”均有幽默的配音,教给孩子们明白易懂的自我保护方法。

  这部短片的意外走红,也在沪上教育圈内引起了不小共鸣。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张志筠说,他们也正在着手推出一套数字化的性别教育教材,以期以生动形象的视听读物,与孩子们共同解答成长的烦恼。

  发育提前心理滞后

  长期以来,究竟该通过什么途径对未成年人传播正确的性知识,教育界始终是存在争议的。据张志筠介绍,由她策划的本市第一套专为实施性别教育而编制的实验教材《男孩女孩》,已经在许多小学试点,师生们都反响很好。但是,去年初推出的专供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男孩女孩》家庭版读本,首印12000册公开发售,两年来却仍有4000多册的库存,说明家长对家庭性教育还是有不小顾忌的。

  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吴增强表示,学校课堂更应成为性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网络上目前流传的性教育短片,也只能是一种补充,正规渠道的学校教育才是根本。由吴增强任总主编的《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正是目前本市中小学生性教育的正式教材。作为主编,他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性心理教育和性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要胜于性生理教育。“性生理发育提前,而性心理成熟却滞后,这个矛盾才是当下未成年人性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 (记者 王蔚)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