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郊建起50支打药队 用环保药剂防病害

2013年11月15日 11:1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农药残留已成农产品安全的最大威胁。为根除这一祸患,让市民吃得更绿色、健康,京郊各区县拿出了不少好办法。通州于家务乡北辛店村成立了打药队,全村4600亩地都由经过培训的队员,应用绿色环保药剂统一除害。跟农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户,现在只能看着别人给自己的地打药了。高残留的违规药剂再无用武之地。

  像这样的专业打药队京郊已建起50支,分布在大兴、顺义、通州等7个区县。

  昨天上午,记者到北辛店村采访时,村支书宗少川正带着五位打药队骨干,对十几台喷药设备做入库过冬前的安全检查。聊起队伍尚未成立时的情况,村民宗少为打开拉开话匣子。

  那是在三年前,他跟老伴儿打理着家里的30亩地,一年两茬,种小麦和玉米,蚜虫是心腹大患。“以前对付蚜虫,都选便宜劲儿又大的药使,结果害虫、益虫都杀死了。”宗少为说,给自己的庄稼地打药,还常常害了邻家种的豆角。这样的事,过去村里没少发生。

  打药队成立后,类似情况越来越少,今年更是无一例发生。

  为啥?打药队队员刘军岭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杀蚜虫,用的是经过植保部门检测的吡虫啉,这种新药剂不仅毒性很低,而且只杀死蚜虫这类刺吸式害虫,对人、畜及益虫均很安全。且一亩地仅需用10克,药量只相当于过去的十分之一,却能让害虫无所遁形。

  此外,防治玉米粘虫、除杂草等,经过区植保站的推荐,他们也都找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药剂。

  杜绝高毒农药危害农产品,市、区政府连年出资补贴,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药剂,可在植保系统的执法检查中,仍时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农民被虚假广告蒙骗,稀里糊涂就买了高毒、劣质农药。市植保站负责人介绍说:“这一现象引起我们反思,推优淘劣,需要多角度下手,该把植保方面的专业服务,连同优良的药剂一同送到农民身边。”

  于是,三年前,市、区植保站即开始从各村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乡镇科技服务组织中,遴选相对年轻好学的村民,一批批接受专家培训,通过考试后正式上岗,组建起打药队。就这样,有了如今京郊这50支队伍,他们的日作业能力已达到21万亩。

  市财政还为每支队伍提供了50万元专项补贴,用于购买专业的大型喷药器械,再将优良的药剂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肩负起周边乡亲们的田地病虫害防治任务。

  打药队依托于合作社等村内组织,且享受市、区补贴,因而每次服务只收取低廉的运营费。相对原先各家各户打药,农民现在省钱又省心。

  市植保站的最新调查统计显示:通过专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同比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每亩节省农药成本、人工成本100元以上;且与传统手动喷雾器相比,作业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防治效果也提高了5%以上。

  目前,打药队配备的都是大型器材,适合在成片的大田作业。而在京郊,还存在着不少只经营着几亩地的农户,为更好地向他们提供服务,市植保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4年再组建至少50支植保队,配备灵活的小型化设备,专门针对温室大棚等小面积农田进行作业。

  记者手记

  打药队撑起餐桌保护伞

  农药残留超标,可谓纠缠在农产品身上的顽疾。京郊组建打药队,正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使用低质农药,无非是图省钱。而全市植保系统,通过打药队这根“毛细血管”,将市、区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补贴集成,直接输送到农民身边,补上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物美价廉的药剂有了通畅的渠道,低质农药自然也就没了市场。

  让掌握专业技术的人,用优质的农药,接管农田打药的活儿。打药队的运作模式,看似简单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通过他们,农产品的质量会上一个台阶,进而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最终,农民获了益,市民餐桌的绿色安全也有了保障。目前,通州、大兴等区县,都已经尝到了这样的甜头。

  打药队的功能还在日渐完善,向设施农业、精耕细作延伸。有理由相信,未来他们将有更大作为。

  期待京郊涌现出更多像打药队这样的好点子,大家共同编织出一个安全、放心的“菜篮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