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医生辞职开诊所遇瓶颈:不纳入医保患者不敢来(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22日 02:00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白岩松:

  经过改革35年这样一个历程,其实辞职的这个词已经越来越稀松平常了。在很多的行业里头这简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甚至一个人一年两次三次的辞职,都变得很正常,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他要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对于医生这个行当来说,在公立医院里头辞职,然后去成为自由执业者,难之又难,少之又少,所以冒出来这几个,马上大家就觉得他意味着什么?会不会变得更多?

  我们来看看,医生为何出走?当然首先要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比公历医院更加宽松的职业环境,收入有可能改善和增加,工作更加自由,少了往上升的压力,可以参与医疗机构的管理,追求自己的理念和理想,但是这是正向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出走,这里有条件的。

  都需要哪些条件?第一个意味着不能因为情绪走,这样的话,可能没有什么好果吃。热爱医疗事业,执著,不会在公立医院呆着不舒心就改行,是一个原因造成的。第二个临床能力过硬,能接受市场考验。如果水平不高,在公立医院医院不太好混,可能到市场上就没法混,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力不高的,可能在单位里面有点生存空间,真到市场里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关系,也不相信阿谀奉承。第三个综合能力强,包括整合资源、选平台、开展项目、运营自媒体、塑造品牌等等能力,一切都要靠自己,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去打拼趟出一条路来,尤其作为先驱、先行者这一点更是这样。接下来,内心无比强大,能扛住市场压力,也能扛住被一些同行边缘化。其实这句话里头含义非常深,不光是这个门槛。如果一个医生从一个医院里辞职了,大部分的百分之九十几全是在医院里头一离开,首先职称评定吹了,想加入各种医师协会等协会吹了,如果想继续培训,除非自己找辄去,三险、医疗保险等等也没有戏了,都要靠市场上去打拼。但是这一切障碍依然阻拦不住很多人要选择成为自由执业的医生。

  我也专门查看了刚刚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样一个《决定》。在涉及医改里,有这样几句让人感觉意味深长的话,“鼓励社会办医”,也就是大部分是单位体制,公立医院,但是鼓励社会办医,“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这和自由执业还不是一回事,“允许民办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如果民办的医疗机构能纳入定点的医保定点范围,会吸引相当多的医生选择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因为过去门槛是患者不敢来,因为你这不是医保的定点。但是,这一切就足够吸引更多的医生会离开公立医院吗?它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开心吗?来,我们接着看他们的故事。

  解说:

  选择离开最难迈出这一步的,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也不是功成名就的医生,而是夹在中间30岁、40岁的那一批人,朱岩刚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岩:

  医生还是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其实好多方面其是受医院的限制。比如他的薪酬、他的奖金、他的晋升,他的学术地位都是和医院息息相关的。

  解说:

  现在的朱岩依旧每天坐诊,只不过是在自己开的诊所里。24岁进入北京协和医院,7年后成为一名肾脏内科主治医生。如果按步就班沿着主治医师、主任医师、专家教授的道路前行,未来的朱岩也应有一个好的前途,然而在第九年他选择离开。“我既不年轻,也不优秀,还是要辞职了,经过3个月的努力,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呼吸到到自由的空气”。

  2012年7月15日在微博上朱岩宣布自己辞职,这一年他33岁。出走之后选择南下深圳和另外两个创业合伙人引入投资创办起了自己的诊所。2012年7月离开,2013年1月朱岩的三家诊所在深圳同时营业。诊所都位于高档写字楼内,因为这里距离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更近,诊所模式借鉴了最容易被深圳市民接受的香港模式。这种模式也被朱岩称为“包药”模式。诊疗费380元,包括了诊费、常规检查和三天量的常规用药。同一疾病在一周之内复诊,每次收费100元,目前的服务项目包括内科、妇科和儿科,这样的收费高于普通公立医院,但是在前来就诊的一些患者那里,却有另外的吸引力。

  患儿家长A:

  他给你看好以后,他还回访,就是你什么毛病,他一直看好了为止。

  患儿家长B:

  医护人员态度也非常好,小朋友在这里不会很压抑。

  解说:

  要想立足于市场,必须依靠自己的优势。

  儿科医生 陈英:

  我们每个患者就保证二十分钟以上的沟通时间,以前我们在公立医院看病可能一天的接诊量非常大,甚至有些时候,每个病人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沟通时间。

  解说:

  陈英是较早加入诊所的儿科医生。在诊所开业近两个月的时候,她曾写过一篇文章,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些创业者的焦灼。“自由执业的医疗界前辈告诉我们:一个新的医疗机构获得大家的认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确实如此,前一个月每天只有零星的一两个、两三个宝宝前来就诊或者咨询……”。在拍摄过程中朱岩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还没有强大的个人品牌,诊所也还只是江上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翻船”。而将来最理想的状态,并不完全是现在这样开在高档写字楼里的诊所,也并非仅仅限于现在的儿科、内科、妇科,他更希望走进社区向“家庭医生”的全科模式努力。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