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让筛查“阳性”引发心理恐慌

2013年11月22日 15:4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本周,一份大肠癌筛查报告彻底打乱了岳母的日常生活。原本就对疾病深怀恐惧的她,在收到街道送来的“大肠癌筛查危险度评估为阳性”的报告之后,觉得天一下子塌了下来,就连电话中的声音也变了。

  “阳性”,听到这个检测结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丈母娘可能得上了“绝症”。但当我拿着这份报告给一位医生朋友看时,朋友却说,这只是危险评估的结果,是根据你丈母娘当初填写的表格中的内容来判断的,况且这份报告中的便潜血试验为阴性,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得了大肠癌。听了朋友的这个说法,让我稍稍安了一下心,但是丈母娘却仍旧半信半疑,按照报告单上的指定医院去复诊,结果发现那里拿着同样“阳性”诊断报告的人还有许多,大家都在排队等待通过肠镜做进一步的检测。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作为普及防治知识,增强市民防癌抗癌意识的一项惠民工程,对于有效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或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上,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在没有进一步确定病情的情况下,就使用“阴性”和“阳性”这样的字眼,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居民来说,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慌,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疾病。而且从医学角度说,筛查指标上的异常在临床上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

  不仅是大肠癌筛查,现在政府以及相关医疗机构推出的疾病筛查服务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标准,或者由于经费原因,不能做更为精确的筛查,往往会造成过度检查,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同时也可能造成误诊、漏诊、贻误病情,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既要避免“漏检”,又要防止“过度检查”,关键就是让居民充分了解筛查的步骤和过程,同时做好检测指标的解释工作,对于准备做的进一步检查的意义和危害要充分告知,让居民有能力判断是否必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告知“阴性”还是“阳性”。同时,在报告中也应该尽量避免“癌”这样敏感的词语,以免引起居民的误解。

  疾病筛查,作为一项惠民措施,应该减少诊断效率低下的筛查、减少筛查频次、重点筛查高危人群、提高复查和活检门槛,最终目的是优先检出相应的恶性疾病,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方翔)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