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掌姑娘"出生仅1斤1两 网友两天募集20万

2013年11月29日 17: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参与互动(0)

  1斤1两,“陇二代”点点成为广东省重量最轻的早产儿。为了这个巴掌姑娘生的希望,父母花完20多万元的积蓄后深陷困境;

  一场甘肃籍网友为点点发起的募捐随即展开,短短两天多的时间,募集资金就达20万余元。是什么力量汇聚起了关爱点点的这股强大爱心力量?

  呼应

  “陇原儿女在中山群”,这是一个特殊的QQ群,每个群友的网名最前面是自己在广东中山市所在地的地名,中间是实名,最后是老家甘肃的出生地。最短的网名也有六个字。11月20日下午,“陇原儿女在中山群”网友们在网上关于吃包子的话题戛然而止。原因是中山市甘肃老乡会会长、群主王贺年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石岐王贺年兰州14:18:34

  对生命的敬仰——救救这个袖珍婴儿!

  我们在中山的甘肃老乡罗伟东、阿华夫妇三个月前生了一个1斤1两的婴儿,一直在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现在已长到了3斤9两。但孩子视网膜出了问题,接着要进行各种治疗。家里已为此负债累累。我们中山甘肃同乡会准备进行专场募捐,请大家伸出援手,并关心和帮助宣传。谢谢!

  这条信息似乎屏蔽了所有人的说笑,面对沉默,王贺年唤起人们的记忆:

  石岐王贺年兰州14:29:12

  以前每次老乡活动,罗伟东都是最热心的一个人,还曾经主持过2007年的中秋联谊会。

  短暂的沉默之后,在线的网友开始响应:

  火炬成国强天水14:45:27

  请大家持续关注,帮助有苦难的老乡。

  王贺年似乎对冷清有些不满,他很严肃却很策略地要求大家:

  石岐王贺年兰州14:51:31

  遇到这些事,大家都不要潜水了,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也是对他们极大的鼓励!

  石岐王贺年兰州14:51:48

  或者给他们发个私信也好!

  群里的网友开始有了响应:

  东区何建伟庆阳15:00:05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

  黄圃王学元临洮15:00:57

  伸出友爱之手!伟东坚强!

  南头吴充天水15:01:12

  会长,请尽快确定一下活动的时间吧!

  石岐王贺年兰州15:01:25

  先谢谢各位老乡!

  火炬王勇渭源15:01:43

  我组织定西地区的老乡们捐款。

  火炬成国强天水15:01:47

  会长,有啥能做到的请你安排

  东升贾旭阳平凉15:10:24

  会长,建议组织个捐款活动,呼吁乡亲们积极参与。

  点点的父亲罗伟东看到消息后做出回应:

  石岐罗伟东天水16:15:17

  我刚从医院回来,罗伟东流着眼泪跪谢大家!谢谢我的乡亲们!

  QQ群里几乎全是在中山市的甘肃人,来自陇原十四个市州的乡亲们纷纷表示了对点点的关注。本报记者也随即拨通了罗伟东的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并发布了第一条微博:

  乡情给人的总是感动和坚强:在广东中山市的甘肃籍老乡罗伟东、阿华夫妇三个月前生了一个1斤1两的女儿,通过医院抢救,现在已长到3斤9两。但孩子视网膜又出了问题,家里已为此负债累累。生活在广州的乡亲们闻知此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广东的冬天很温暖,而更温暖更让人鼻头一酸的是这乡情。

  随即,罗伟东委托党爱年以自己的名义撰写求助信在群内广为转播:

  三乡党爱年永登18:40:03

  我来自甘肃天水,前不久女儿“小点点”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超低体重早产出生,出生时只有550克,相当于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的重量,刷新了广东省存活成功的最低体重新生儿纪录。为了挽救女儿家庭已负债累累。对于一个来自西北不善于表达内心情感的我,不到万不得已下不好意思求助和麻烦大家,都愿一个人扛着、撑着。到现在我这个本不富足的家庭已经一贫如洗,我已实在无法支撑下去了……

  11月21日一大早,关于捐助的信息在群内出现:

  石岐王贺年兰州9:42:58

  关于开展“敬仰生命-救救袖珍女婴”募捐活动的通知。

  通知告诉人们现场捐助的时间、地点,以及银行账号,罗伟东的手机号码等信息。一场由甘肃老乡会发起的关注点点的募捐很快在网络上传播。

  纠结

  11月22日,记者在广东中山市见到了罗伟东。三十多岁的罗伟东在一家家具厂办公室工作。妻子阿华来自广西,在一家私立学校上班。神情憔悴的罗伟东第一句话就是:“我感觉很沉重,以前都是我捐助别人,现在却需要大家来捐助我。”可是他的双眼里,流露的全是迫切和希望:“只要有钱,我相信孩子会好起来的,一定会!”

  为了缓解他的压力和焦灼,我们先从他的打工经历说起。

  罗伟东家在天水麦积区,高中毕业后到了中山市,身份证却不幸丢失。找活无门的情况下,他准备返回。用剩下的钱为家里买了当地的土特产,但在出门的一瞬间,看到一则小小的招聘广告。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来到这家企业,开门见山说了自己没有身份证,没想到对方却把他留了下来。

  “甘肃人能吃苦,勤奋,诚实,这里的老板很看重这一点。”罗伟东说。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企业都想让他过去,但收留他的老板说,要走可以,带出几个徒弟再说。等他带出三个接替自己的徒弟之后,他来到如今这家企业。在一次唱歌比赛中,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阿华,8个月之后,两人结婚。

  不论怎么样,6个多月的早产儿,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罗伟东说,怀孕快6个月的时候,阿华去医院做彩超,发现脐血回流,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危险,建议她流产。回到家中,夫妻双方为要不要这个孩子,一夜未曾合眼。两口子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去医院剖腹产生下了这个孩子。“妻子已经35岁了,再想怀孩子将会很难,我们真的很想要这个孩子。”罗伟东想到当初,眼睛有点湿润。

  点点的主治医师陈敬国介绍,他们向患者介绍了婴儿的情况和将要承担的风险,但是家属意见很坚决:要这个孩子。阿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及宫内感染,怀胎28周。按照孩子父母的要求,8月8日20时11分剖腹产生下女儿,当时女婴体重只有550克,不会哭,无呼吸……

  直到一周后,阿华才看到自己的孩子。点点全身插满管子,很艰难地呼吸,阿华觉得很心痛,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她一出生就承受了这样大的伤痛。看着只有巴掌大小的孩子,夫妻俩给孩子取名“点点”。

  罗伟东说,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他们已经花去2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欠了亲友4万多元,医院还有1万多元的医药费没有交,无奈之余,只好将现住的房子抵押给银行,用贷款来支付小点点的后续治疗费用。

  医生的结论和婴儿的恢复,给了夫妻俩坚持的力量。罗伟东说,看着保温箱里的孩子,心里有柔柔的痛,不论怎么样,也要尽力努力到最后。他知道,点点后期的治疗还要加强,否则,可能会出现脑瘫及肺部发育不良;同时,早期诊断为“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很棘手,使用的治疗药物十分昂贵,一小瓶就需要近万元……

  但对努力之后的希望,罗伟东也很纠结:不知道会怎么样,但现在就放弃,实在不甘心……

  捐助

  网上发起的捐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条条来自各地的信息,流溢着温暖和感动:

  石岐王贺年兰州17:35:28

  王勇在吗?健康花城明天几点活动?中山电视台等媒体想跟踪报道,我把你的联系方式发给他们。

  南头何滨凡兰州17:35:48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我们的陇二代。罗,吃好喝好休息好!

  火炬水发琴定西17:42:40

  点点加油,我们都爱你,相信自己,你的明天的明天会更好!!!大家都关注着你了……

  点点无钱医治的消息,牵挂着在中山的甘肃老乡。老乡会会长王贺年题为《“敬仰生命—救救袖珍女婴”专题募捐活动》的倡议书,被老乡们转发至珠海、广州等邻近城市的甘肃老乡会QQ群里。与此同时,当地媒体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当地引起了关注“陇二代”的热潮。

  一笔笔爱心捐款相继到位:陈宗宝捐款200元;曹雅晴捐款500元;成国强捐款1000元……负责此次募捐活动的出纳朱耀辉说,打进账户的每一笔善款,都凝聚着老乡们的爱心,他将尽快交给点点的父母。

  11月24日,现场募捐开始。记者看到,甘肃中山老乡会百余人聚集在兴中道全民健身广场主席台前,拉起“陇原儿女在中山,点点关心点点爱”的横幅,桌子上摆放着募捐箱,由老乡会成员组成的义工们,忙着为前来捐款的热心人士做登记,并为其送上爱心证书及气球。另有义工义卖茶叶、饮料等商品,中山市一家广告设计公司还义务制作了为小点点捐款的背景板。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健康花城小区业主们看到群发消息之后,捐助17800元善款。捐助活动吸引的不仅仅是甘肃籍的老乡。中山人余小姐和她的四五位朋友来到医院。余小姐也有过和小点点母亲相似的经历,早产了一名体重2.5斤的女婴。这次她通过微信发动身边的40多名亲友,共捐款40300元,作为治疗费打进小点点的医院账户,只为其得到更好的救治。在沙溪镇龙山中学,当学生们看到媒体报道袖珍女婴小点点的新闻后,将此剪报张贴在黑板报里,并自发组织起来,为小点点筹款1000多元。

  会长王贺年在中山市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无疑是当地甘肃人的带头大哥。他说,在中山市的甘肃籍老乡,少说也有2000多人。早几年,他总会接到老乡们要求帮助的请求,“久而久之,感觉自己无暇顾及。突然想,为什么不把老乡们汇聚起来,大家互相帮助,不是更好一些吗?”于是“陇原儿女在中山群”应时而生。

  “这个群虽然没有囊括所有的老乡,但作为甘肃籍老乡的形象,已经得到认可。更确切地说,这里是甘肃籍老乡的家。”王贺年说,这个群最朴素的情感就是家乡情,来自甘肃家乡的任何事情,都会在这里引起极大的兴趣和讨论。“如果说爱国之情源于爱家乡,如何把这些热情和乡情汇聚在一起,并发挥一种正能量,提高品位和层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基于这种考虑,他们积极参与到家乡的重大事件中。“5·12大地震”,他发起捐款;舟曲泥石流,仅陇原儿女在中山群就汇聚了甘肃籍老乡87万元的捐款。

  谈及这次捐款,王贺年也有自己的想法:“六个多月的孩子,以后的结果已经不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我们每个人,关心和关注的仅仅是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毕竟,这是甘肃人在中山的第二代,是我们的希望和寄托。”但是他很欣慰,“短短的时间里,能募捐到20多万元,说明了大家对生命的尊敬和尊崇。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捐助已经超越了甘肃老乡会的范畴,许多中山市民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是对生命的认同,也是对我们甘肃人的肯定和认同。”

  点点的不幸点燃了乡情,在南国燃烧成令人感佩的风景。面对孱弱的生命,众志成城的背后,是一群新移民彼此支撑、相扶相携的温暖,“陇二代”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希望。通过无形的网络,汇集起陇原人坚强、宽厚、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愫。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