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把“雾霾退兵”当作“警报解除”

2013年12月10日 10:2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下午,随着一股冷空气的东移南下,持续笼罩华东地区多日的大范围雾霾终于逐渐散去,市民也见到了久违的晴朗阳光。云开雾散,值得高兴,更值得思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宋词中诗情画意的景象,如今正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挥之不去、反复发作的困扰。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很多城市全年雾霾、灰霾天气数量不断增多。以北京为例,9月雾霾天为常年近4倍,10月份有一半天数为雾霾天。12月以来发生的此次严重的雾霾更是席卷全国20个省份,导致104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雾霾肆虐日益频繁,对人们早已不是“偶尔预警”,而是长期警告、警钟长鸣。

  造成“十面霾伏”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一句话,长期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环境资源的容量、逾越了生态承受的底线。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雾霾污染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也是一场“持久战”。应当看到,无论是冷空气来袭还是副热带高压,这些自然因素都只能让雾霾暂时退却,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全社会的生态自觉,雾霾势必还会卷土重来。

  雾霾之困,在很多国家都曾经是发展中的阵痛,英国伦敦曾是举世闻名的“雾都”、美国洛杉矶一度是人们眼中的“烟城”,两个地区治理空气污染前后达数十年时间,其经验和理念归结为一条就是坚持不懈,常年如一。在应对此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南京快速响应,全力抗霾,先期制定的雾霾预警方案立即启动,这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应对突发环境危机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雾霾散去,预警取消,但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公众,环境危机的“警报”仍然不能松懈,只有一以贯之继续坚定治污决心,实施最严格的环保举措,坚持不懈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雾霾才能真正从一时“退兵”变成一去不返。(刘晓)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