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晨报:十面“霾”伏 拯救清新空气时不我待

2013年12月10日 16:16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截至8日,伴随着12月来临出现的这场雾霾,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12月9日《新京报》)

  十面“霾”伏之下,雾霾从单点城市渗透到多个城市,的确令人忧心忡忡。雾霾之害,早有论断,而如何破解雾霾难题,的确应提上议程。“52年之最”、“13地创下雾霾天数记录”等,这些绝非骄傲的记录,而是尴尬的写照。“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是雾霾难以消散的元凶。“外因是天气内因是污染”,便是对雾霾的真切诠释,说到底,雾霾仍是一道环保难题。

  各地为了应对雾霾,的确没有束手无策,而是主动作为,如气象预警、高速封路、机场停摆、工地停工、学校停课、部分公交车停驶等等。但这些,都是事后的补救,远非治本之策。不可否认这些努力在当前现实下的积极意义,但破解雾霾难题的确应有更长远的计划、更成熟的方案与更稳妥的制度应对。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人与霾之间,孰进孰退,由谁来决定?雾霾天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干系甚大,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之难、改变能源结构之艰、绿色出行之不易,又何尝不在一次次警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雾霾之害远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所致。如今,之前不合理的种种发展方式,以雾霾的方式向我们进行反馈时,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十面“霾”伏之下,拯救清新空气时不我待。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过类似的路径,譬如1952年,伦敦那场大雾,就让英国人痛定思痛,开始反思空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出台。最终,伦敦在与雾霾的战役中,还是取得理想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与雾霾的战役中,伦敦的成功经验,的确值得借鉴。

  可喜的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会议近日在京召开,其中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机制,对统筹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治理大气污染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样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与雾霾的战役中,要想取得理想效果,仍需突破单兵作战的惯性思维,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毕竟,大气是流通的,防治也应是联控的,如此才能取得最有效的效果,不然,十面“霾”伏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评论员 龙敏飞)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