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都江堰十一年后再大修 古法与现代工艺双管齐下

2013年12月13日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成都12月13日电 (记者 徐杨祎)13日,都江堰内江河道断流第三天,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大修工作进入河道修整阶段。

  2000年以前,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0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水利部门都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了维护保养,并形成了岁修、大修、特修、抢修的常态机制。其中,大修为每隔几年的时间对整个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对水平面下看不见的破损和隐患进行处理。此次大修,是自2002年以来,时隔十一年,都江堰再次进行的全面大修,将持续至2014年1月9日。

  据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工程处副主任李德幸介绍,本次大修包括内江截流、淘滩清淤、清除隐患等多个内容。“最主要的是河床部分,要确保宝瓶口进水水量安全,这个直接关系到1000多万亩灌区的安全。”李德幸告诉记者,此次大修工作从11月就拉开帷幕,前期主要是以截流为主。

  在岷江江心分水处的鱼嘴上,记者看到,25个高约6米的杩槎紧密相连,在鱼嘴上形成了一道拱形截流坝;外江一侧,还有3个杩槎与堤坝相连,用于减缓外江水流。往日,汩汩的岷江水从雪山流淌而下,在此处被一分为二;此时,外江江水依然汹涌,内江河道已然干涸。

  在飞沙堰,数台挖掘机正在裸露的河床上忙碌作业,回填河床。施工人员将利用天然卵石、混凝土、大卵石等材料,将河床垫高1.7米左右,以保持与飞沙堰底2米左右的距离,从而在汛期时能有更多的洪水通过飞沙堰分流泄洪。

  今年已经46岁的李德幸参与了多次大修工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当年李冰的基础上,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努力才达到今天的规模。”李德幸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大修工艺的不断改变,“古代用最传统的竹笼杩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开始用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下一步我们打算用生态混凝土,以减少大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尽管处于大修阶段的都江堰景区内偶有尘土飞扬,不复此前宁静,但仍不失其魅力。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观看检修过程,一睹古法之精妙。

  来自云南的陈琦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看到江水一分为二的盛况,“但是能够亲眼看到李冰治水留下的东西,还是很幸运的,几千年前就能做到这一步太不容易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