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妈妈离家出走 9岁女孩独自照顾病重父亲感动网友

2013年12月23日 10:34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独自照顾生病的父亲

每天放学后都要料理一大堆家务

虽然家庭不幸,但王金红很乐观

  父亲患食道癌晚期,吃什么吐什么,卧床不起。铜鼓县棋坪镇棋坪村樟家湾组小女孩王金红,只有9岁,却用一双稚嫩的小手,悉心照顾病重的父亲,至纯至美的孝心感动了乡邻。

  这个9岁女孩也被无数网友誉为“最美孝心女孩”。

  稚嫩肩膀扛起家

  12月20日,记者乘车前往铜鼓县,再向西经过42公里盘山公路,才到达大山深处的棋坪镇棋坪小学。

  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下课铃声响起,王金红和同学们欢快地从教室里出来,跑向操场,玩起了丢沙包的游戏。

  见到王金红时,记者被她的活泼可爱所感染。这个孩子与一些贫困孩子不同,没有苦涩和自卑,乐观而阳光。

  “这个孩子很有灵气,可能是家务活多一些,在家里又没有人辅导,影响了成绩。”三(1)班班主任叶乐怡说,她的语文、数学成绩都是八九十分。

  “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能独自照顾病重的父亲,煎药、煮稀饭、做家务,很了不起。”数学老师王忠彦感叹。

  放学后,记者与王金红一道步行回家。回家的路有2公里,每天一早一晚,她都要风雨无阻地行走在这条路上。

  两岁时,妈妈离家出走;3年前,奶奶去世;3个月前,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邻居樊小珍告诉记者,这孩子从小就失去母爱,很可怜,但是很懂事。

  面对一连串的家庭不幸,王金红选择了坚韧,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每天,她除了按时上学读书,一早一晚都在家里照顾病重的父亲,帮父亲刷牙、洗脸、擦手、洗脚、倒便盆。

  这份至纯至美的孝心,感动了乡邻和全国网友。

  病父床前9岁孝女

  王金红的家是一间土坯房,尽管一贫如洗,屋里却很干净。王金红穿上记者送去的红色雨靴,又蹦又跳,很喜欢。

  记者走进屋子,数米远就闻到了床边的盆子里散发出的刺鼻异味。王金红放下书包后,立即俯身端起盆子,将父亲吐出来的污秽物倒掉,再用清水冲洗盆子。

  接着,她取来牙膏、牙刷,用杯子装好水,来到床前帮爸爸刷牙。她蹲下身子,右手持牙刷,全神贯注地帮爸爸刷牙,显得有些吃力。

  “帮爸爸刷牙难不难?”记者有些好奇。

  “有点不顺手。”王金红说。

  因年幼力气小,她每次帮爸爸刷牙,必须靠床蹲着,一只手扶住床,另一只手才能平稳地刷牙。

  “你怎么想到给爸爸刷牙?”

  “如果不刷牙,爸爸的牙会臭。”

  刷完牙后,王金红找来脸盆,提起热水瓶,往脸盆里倒热水。她一只手试水温,一只手端着盛有凉水的勺子,不时地往脸盆里添凉水,好让洗脸水的温度适中。盛好洗脸水后,她拿着热毛巾细心地帮爸爸擦脸、擦手,黑亮的眸子透着一份童真,露出对父亲贴心的爱。

  邻居们告诉记者,自从10月上旬父亲病倒以来,这个9岁女孩每天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回家后,都要重复做这些事。

  据王金红的姑妈王根英介绍,孩子的父亲王诗寻今年45岁,体弱多病,10月12日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

  爸爸想喝粥了,王金红马上开始烧柴火熬粥,一熬就是一个小时。村里的小伙伴们邀她出去玩,她守着粥锅,寸步不离。

  每天下午,王金红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然后给爸爸洗脸擦手,然后做饭、做家务。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她会在第二天早上上学后,向同学们请教。

  “最美孝心女孩”需长效帮扶机制

  与父亲相依为命,姑妈言传身教,这个9岁女孩的孝心至纯至美。

  “讲卫生,爱劳动,有孝心,生活有节制。”这是姑妈王根英的家训。

  王诗寻病倒后,妹妹王根英每隔两三天前来照看一次,帮着料理家务,炒好菜给王金红吃。姑妈家离这儿有30多里山路,骑摩托车要走一个多小时。

  在记者的鼓励下,姑妈现场指点,王金红学会了做蛋炒饭。

  9岁女孩王金红照顾病重父亲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当地民政、教育等部门纷纷采取关爱措施。

  铜鼓县委、县政府、民政局、教育局分别送来了慰问金,棋坪镇政府、棋坪村委会也分别上门慰问,很多网友、爱心人士给这个女孩送来了衣服、书包、被子和爱心款。

  考虑到王金红的特殊情况,棋坪小学给她安排了免费午餐,让她与老师们中午一起用餐,并安排班主任结对帮扶,在学习、生活、心理上予以辅导,在扶贫助学上优先照顾。

  这个“最美孝心女孩”还不知道父亲病情的严重,眼下这如潮般的爱心,让她感到特别温暖。

  她才9岁,还没有上户口,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需要长效的帮扶机制,需要政府、社会和亲人一起来呵护,今后的人生才能走得更稳、更精彩。(本报记者 邹海斌文/图)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